入伏以来,我市正逐渐进入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在烈日的“烤验”下,不少市民纷纷选择外出避暑。
然而,这个时候也正是“农忙”时期,水稻收割在即、蔬菜大量上市。
烈日下,农民是如何避暑的?农村的饮水问题如何?农业生产是否遭受了损失?一些乡村旅游景点如何抓住机遇发展“避暑经济”?
为此派出多名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村基层一线,为你带来高温下的“三农”避暑系列报道。
近40℃的高温,地面温度超过50℃,娇嫩的蔬菜如何避过烈日的煎熬?连日来,记者在部分区县及市场采访时发现,为蔬菜“降温”保鲜,各地各有妙招。
入冷库让蔬菜降“体温”
28日下午5点,黔江区石家镇火石垭村,阳光依然火辣辣地照耀着从山顶一直逶迤到山下的蔬菜基地。虽然这里海拔在1000米左右,但白天最高气温仍保持在35℃以上。
“我们的蔬菜最远运到广州,路上要走36小时左右。”基地所属的渝湘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彭秋艳说,“路途远,必须重视对蔬菜的保鲜。”
村里一幢白色的平房就是合作社的冷库。早上,从地里采摘的白萝卜要运进冷库低温保存。
打开紧闭的门,穿过塑料帘,再掀开棉被一样的门帘,记者感觉像是从“火炉”直接掉进了“冰窟”,全身汗毛被激得立刻竖了起来,说话时嘴里会呵出一口口白色的雾气,镜片上也凝上一层白雾。
彭秋艳说,运往广州的白萝卜都是洗过的净菜,如果不在冷库里呆上7至10小时,把“体温”降下来,根本扛不住30多小时的颠簸,在路上就会坏掉大半。
让记者意外的是,装车时工人还要为装箱的萝卜们盖棉被。彭秋艳解释说,买专门的冷藏车,不仅一台要五六十万元,运输中还需要制冷,费用也相当高。用“盖被”的办法隔热,一次性投入和运输中的费用相对较低,萝卜抵达广州时,“体温”也才6-7℃。
冷藏车运输不怕酷暑烈日
“地面温度至少在50℃以上,脚踩到马路感觉脚底都要融化了。”昨日,拉开被晒得发烫的车门把手,碧天农业负责人杜敏说。
碧天农业是一家为主城家庭配送蔬菜的公司,配送时间定在早上9点至下午6点。“如果是普通的货车运,不管早上装车时菜有多新鲜,两三个小时后绝对是蔫的。”杜敏说。为应对重庆的高温,公司买了6台装有制冷设备的厢式货车,专供夏季送货。由于车内温度一直保持在10℃左右,即便外面热得似蒸笼,车内的藤菜、上海青、青椒等送到客户家中时,依然冒着凉气,新鲜水灵。
“运输过程中运转制冷设备,比不运转时要多耗1倍的油料。”杜敏表示,“但为了新鲜,让蔬菜"纳凉"是必须的。”
泡沫箱藏冰块保湿又降温
下午,观农贸盘溪蔬菜批发市场内,一辆云南牌照的大货车正在卸货。白色的泡沫箱里,装的是鲜嫩的油麦菜。
作为一种“娇贵”的蔬菜,油麦菜从千里之外的云南来到重庆,为何依然鲜嫩?
秘密在泡沫箱里。取开上面的两层油麦菜,记者见到泡沫箱中间放了一个2.5升的饮料瓶,瓶中的水还有些冰凉。
“这是我们降温用的土办法:把瓶里的水冻成冰,装到泡沫箱里,基本可以保证十多个小时箱里的温度保持在10℃以下。”押货的杨先生说,这种办法已用了十多年了,与用冷藏车等相比,“性价比”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