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这两天,柳江河内发现娃娃鱼的事件,引起柳州市民对娃娃鱼这一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极大关注。说到娃娃鱼,我们不得不提到广西泗涧山大鲵自然保护区,它是全区首个自治区级野生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据传上世纪娃娃鱼在当地曾达到泛滥的程度,后来又经历了一次被恶意捕杀、几近灭绝的过程。如今保护区内娃娃鱼的保护情况如何?在这个神秘的保护区内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1、这个“家”有点大 有上百平方公里
广西泗涧山大鲵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经国家农业部批准成立,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怀宝镇泗涧村、九东村、中寨村和泗涧山林场、思英林场部分林区范围,面积103.84平方公里,这相当于19个龙潭公园的面积。保护区设有海洞、平岸、下泗涧3个管理站,其中在海洞管理站建有大鲵救护站和大鲵驯养繁殖场。
5月5日,记者随工作人员一起驱车到位于怀宝镇中寨村海洞屯的海洞管理站,那是一条相当偏僻的山沟,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只隔了一座山。海洞管理站建在一个叫“沙江尾”的半山腰,周边崇山峻岭,山上泉水汇聚到沙江河,流经管理站的山脚下。沙江河只是当地人的叫法,其实那是一条山间小溪,最宽处也仅几米,水质清澈见底,水浅石露,两边林木遮挡。
“这里已经是源头了,水质达到国家I类水质,娃娃鱼喜欢在这种水质特别好、又比较阴暗的地方生存,白天很难见到它们活动!”管理站工作人员贾翠莲介绍,野生娃娃鱼生性凶猛,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都是它们的食物,“娃娃鱼外形上看有点像鳄鱼,捕食时也非常像,青蛙从它面前跳过,它会发动突然袭击抓住食物”。
海洞管理站的驯养繁殖场,是一片建在山腰的钢结构搭建的大棚,棚内是一个个用混凝土砌起来的驯养繁殖池,每个面积约20平方米,水深约10余厘米,池内都放养着几条至数十条娃娃鱼,周边砌有高约一米的墙,以防止养殖在池内的娃娃鱼爬出来。
驯养繁殖场模拟原生态进行养殖,钢结构内阴暗潮湿不透光,在每个驯养繁殖池内都有木板盖起来的“巢穴”,娃娃鱼们喜欢钻进“巢穴”一动不动。养殖娃娃鱼最为关键的还是要保持池内水的干净和流动。每个驯养繁殖池都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山上的山泉水经过收集、沉淀后,用水管接入每个驯养繁殖池,池内常年活水流动。
“娃娃鱼只吃新鲜、活的食物,每次投食后,我们要把那些它们没吃掉的鱼、虾都清理出来,这些东西它们不会再吃,丢在池子里腐烂了,就会影响水质!”贾翠莲介绍,娃娃鱼的食量跟季节、天气有关,冬天食量小,其他季节基本一天或两天投食一次,2000条娃娃鱼一次的投食量,需要鱼、虾等25公斤左右。
2、从泛滥到绝迹 娃娃鱼有过“灾难史”
“现在大家都意识到娃娃鱼是珍稀动物,要进行保护,以前娃娃鱼在这里到处都是,丢在路边都没人要!”谈起娃娃鱼在当地的经历,当地的一些村民感慨不已,他们亲身经历了娃娃鱼从泛滥到数量剧减、几乎绝迹的过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娃娃鱼在融水县的怀宝、三防、滚贝等乡镇相当常见。今年53岁的怀宝镇永和村村民李木生介绍,小时候到河边玩耍,随便翻开岸边的石头,经常见有娃娃鱼躲在石缝、石洞里,“就像河里的鱼、青蛙一样,非常多,抓住了拿石头压住玩”。
当地的娃娃鱼到底泛滥到什么程度?泗涧山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戴帮明跟记者讲了一件趣事:上世纪60年代,广西在当地建了泗涧山伐木场,当时很多工人在林场伐木,工人吃住在山上,住在野外搭建的简易工棚时,经常有娃娃鱼蹿到溪边的工棚里。
“有工人晚上在野外蹲茅坑,蹲着蹲着忽然感到有什么动物碰到了自己的屁股,回头一看竟是娃娃鱼在拱屁股!”戴帮明说,“那个年代都喜欢吃猪肉,谁都不会想到把娃娃鱼煮来吃”。
戴帮明介绍,娃娃鱼在上世纪80年代后数量锐减,娃娃鱼被当成了美食“爬”上了餐桌,外地有人收购娃娃鱼,融水境内的野生娃娃鱼就开始遭遇大面积的捕杀,“上世纪90年代以后数量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高,最高的时候一两千元钱一斤,利益驱使着人捕杀娃娃鱼”。
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事:当地有名年轻人抓到了一条几斤重的野生娃娃鱼,卖出了4800元的高价,收购的人转手6800元又卖给了别人。“一条野生娃娃鱼相当于一辆摩托车的价钱,这种事对农村人来说诱惑太大了。”戴帮明介绍,娃娃鱼基本都是夜间活动,因为有了汽油灯、电鱼工具,这些都对娃娃鱼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以致野生娃娃鱼几近灭绝。
3、严管保护区 娃娃鱼终“起死回生”
“现在我们在野外巡逻时,有时也会发现有娃娃鱼,这是个好现象!”泗涧山大鲵自然保护区成立后,逐渐建立了娃娃鱼保护工作体系,遏制住了滥捕滥杀娃娃鱼的状况,娃娃鱼的数量逐渐增加。
据介绍,保护区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设3个管理站来管理,每周安排人员沿着山间河流巡逻,其中核心保护区31.59平方公里范围,娃娃鱼的保护情况很好,巡逻人员在晚上可以见到有娃娃鱼在活动。
“重点管好泗涧河、沙江河和榔枧河,开展巡逻和增殖放流。”戴帮明介绍,近年来,他们已经多次在这些河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先后分几批放生了550余条成年娃娃鱼,希望这些成年娃娃鱼能够在天然环境下自然繁殖,增加野生娃娃鱼的数量。
“看见有陌生人进入保护区,村民都会向我们举报,防止有人窜入保护区捕杀娃娃鱼。”海洞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些年来的广泛宣传和走访,现在村民的保护意识比较强,意识到娃娃鱼的重要性,也愿意参与到保护娃娃鱼的行列,像在增殖放流期间,这些河流都禁止人员下河游泳,大家都很自觉遵守。
除了增殖放流、增加野外娃娃鱼的数量,保护区驯养繁殖的娃娃鱼数量也大量增加,目前保护区内驯养繁殖的娃娃鱼已近6000条,其中5公斤以上的娃娃鱼就有100多条。记者在海洞管理站的驯养繁殖场,就见到有9条“娃娃鱼王”,每条重达8公斤以上,头尾长约一米,外形就跟鳄鱼一样。
“这还不算最大的,最大的有10公斤以上,这9条娃娃鱼可是保护区内的宝贝。”戴帮明介绍,它们原来都是本地的野生娃娃鱼,现在驯养在池内,将来会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
4、保护与利用 缺钱又缺人
娃娃鱼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也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同时,娃娃鱼全身是宝,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也是医药、食疗、美容的重要原料。在办理了水生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后,娃娃鱼可以养殖和经营利用。近年来娃娃鱼已被特种养殖,并逐渐形成了产业,商品娃娃鱼也“爬”上了市民的餐桌。
据了解,目前广西娃娃鱼特种养殖产业发展最好的是金秀瑶族自治县。柳州市范围内,柳江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也有娃娃鱼特色养殖,其中主要集中在融水县,该县一些乡镇还建立了娃娃鱼特色养殖示范基地。据了解,目前融水县养殖100条以上娃娃鱼的养殖户有6家,1000条以上娃娃鱼的有3家。商品娃娃鱼主要销售到广东、江浙等地,据了解,人工养殖的娃娃鱼每公斤上千元,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子。
“保护、利用和旅游开发应该齐头并进,目前碰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资金缺乏,科研力量不足。”戴帮明介绍,无论是从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还是娃娃鱼这一特种养殖产业的发展,目前资金、科研力量都不足。尽管2004年泗涧山大鲵自然保护区就已批准立项,目前保护区还没有能力进行人工繁殖。
“对娃娃鱼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疾病预防等,这类基础的科研工作还未展开,保护区的科研室也没有建立起来。”戴帮明说,这些瓶颈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才能做好娃娃鱼保护与发展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