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湖北潜江:发展稻田养龙虾产业 促进稳粮增收(图)

   日期:2014-08-05     来源:农村新报    浏览:132    评论:0    
核心提示:  潜江,既是中国小龙虾之乡,也是湖北的重要产粮大市。  粮稳天下安。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强调,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潜江,既是“中国小龙虾之乡”,也是湖北的重要产粮大市。

  粮稳天下安。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强调,“粮食安全要靠自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中国人任何时候都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粮食安全已是国家战略。

  如何把小龙虾产业与粮食安全结合起来?潜江人通过虾稻共作来破题,用数年时间,将虾稻共作打造为荆楚大地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近年来,潜江市按照“因地制宜、政策扶持、产业引导、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科技指导”的思路,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有力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科技创新,探索虾稻共作种养模式

  潜江是“虾稻连作”的发源地。

  时光回到十年前。彼时,积玉口镇的农民刘主权,经过四年的艰难探索,成功总结出了“虾稻连作”技术,创造了“虾稻连作”模式。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冬季低洼田摞荒的问题,又解决了水产品加工企业虾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一条发家致富的新途经。

  但是,由于春季低温阴雨天气频繁,小龙虾往往没有达到商品规格,就仓促收虾、整田插秧,从而影响了小龙虾的产量和效益,导致养虾和种稻的矛盾十分突出。

  为了提高小龙虾的上市规格,增加产量,实现小龙虾的均衡供应,化解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的矛盾,从2010年开始,潜江农业科技人员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历经三年的科技攻关,创新发展出虾稻共作生态种养高效模式。

  经过近两年的示范推广,虾稻共作模式稳粮增收成效显著。虾稻共作能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全程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减少农药用量,达到小龙虾、水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实现一田两季、一季双收、一水两用、一举多赢、高产高效的目标。

  2013年,潜江市虾稻共作平均亩产小龙虾200公斤、稻谷626公斤,亩平纯收入4000元以上,比单一种植中稻增加3000元以上,比虾稻连作增加1800元以上。

  政策扶持,壮大虾稻共作基地规模

  近年来,潜江围绕“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基地、争创大品牌、做好大服务、促进大发展”的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的决定》、《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虾稻共作模式,进一步推动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2013—2017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虾乡稻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此外,该市还拿出400多万元对发展虾稻共作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农民自发建基地、合作组织建基地、龙头企业建基地,不断壮大基地规模。对实施虾稻共作改造的农田,每亩按照40元标准对农户实行“以奖代补”,对连片发展2000亩以上的板块每个给予1万元的工作奖励。

  同时,整合省级现代农业水产发展、水稻高产创建、工厂化集中育秧机械插秧、“十二五”粮食科技丰产工程、土地平整、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新农村建设等财政支农资金2亿元,全力支持虾稻共作基地建设,配套完善水、电、路、渠,提高基地建设标准。

  短短两年时间,该市高标准建设了10万亩虾稻共作基地,建成万亩以上的基地5个、千亩以上的基地20个,同时配套建成了3000亩的国家级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

  龙头带动,拓宽虾稻共作发展空间

  莱克、华山、虾乡稻、喜颂……在“稻”与“虾”的链条上,潜江崛起了系列龙头农企。目前,潜江现有小龙虾加工企业13家,年加工能力20万吨,莱克公司、华山公司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莱克公司通过建设30亿尾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项目,带动小龙虾良种选育、苗种繁育,解决小龙虾苗种问题。

  华山公司从精深加工入手,加快甲壳素及其衍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开拓小龙虾精深加工产品海外市场,延伸产业链,提高小龙虾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全市现有“虾乡稻”大米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30万吨,虾乡食品公司、喜颂集团、江汉油田粮油加工厂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大米加工企业把虾稻共作“优质、生态、无残留”理念融合到品牌宣传、包装设计中,对虾稻共作生产的稻谷实行加价收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在种养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和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作用,鼓励种养大户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加工原料。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进一步拓展虾稻共作的发展空间,提升小龙虾、“虾乡稻”大米品牌档次,促进虾稻共作的快速发展。

  品牌推动,提升虾稻共作产品内涵

  “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软实力”,潜江人把品牌的理念深深地融入虾稻共作的内涵之中,擦亮农业金字招牌。

  “潜江龙虾”鲜活品牌、“良仁”、“楚玉”小龙虾加工品牌、“虾乡稻”优质大米品牌……通过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一批,不断打造虾稻共作产品品牌的内涵和美誉度,培育了一批国内外市场叫得响、过得硬、占有率高的精品名牌,靠品牌闯市场,向品牌要效益。

  如今,潜江已成为全国小龙虾标准化养殖整县推进示范县,“潜江龙虾”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良仁牌”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楚玉冻煮小龙虾”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虾乡稻”牌生态香米荣获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大米”称号。积极支持“虾皇”、“五七油焖大虾”、“小李子”、“利荣红透天”等小龙虾餐饮品牌做大做强,分别在东、西城区规划建设了油焖大虾美食街,依托电商平台在网上进行营销,在特色中国湖北馆进行展示,并将油焖大虾以连锁餐饮方式向外推广。

  如今,每年初夏的“龙虾节”,已经成为潜江富民强市的“驱动器”,成为富民、惠民、乐民的节庆盛会,成为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经贸盛会”于一体的文化品牌,在发挥农业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解决就业等传统功能基础上,拓展了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技术支撑,落实虾稻共作配套服务

  发展虾稻共作,技术是支撑。

  为此,潜江坚持虾稻共作与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对接的原则,组织标准化生产,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市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虾稻共作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生产的协调、管理、检查、督办、验收。

  同时,组建技术指导小组,为基地农户全程提供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相关区镇处相应成立工作专班,负责标准化生产的具体实施。制定、发布、实施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虾稻共作中稻种植技术规程》。

  “酒香还怕巷子深”。有了成熟的虾稻共作技术,更重要的是推广。该市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把技术送进千家万户。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服务,及时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建立虾稻共作生产档案,实时掌握虾稻共作生产情况。让稻虾共作的技术登上报纸杂志、传送上电波、走上互联网,全方位开展技术宣传。

  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虾稻共作技术培训153期,培训农民18300人次,发放资料124000份,现场技术指导2000人次,深受农民欢迎。

  部门协作,形成虾稻共作发展合力

  “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为了发展虾稻共作,潜江市直有关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全力做好服务工作。

  农业部门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切实做好技术培训、指导、咨询及跟踪服务等工作;

  水务部门打破常规,更新观念,科学调度水利资源,在不影响水利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确保虾稻共作基地的冬季水源有保障;

  财政部门把虾稻共作“以奖代补”政策纳入常态机制,给予长期扶持;

  电力部门结合农村电网改造,优先搞好虾稻共作基地的电力配套建设;

  交通部门结合村村通的路网建设,优先完善虾稻共作基地的道路改造升级;

  潜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全市推行欣农贷虾稻共作产品贷款业务,解决农民发展虾稻共作融资难的问题;

  中国人保财险公司采取政府补一点、农民出一点和人保财险贴一点的办法,在全省率先开展小龙虾养殖保险业务,解决了农民发展虾稻共作的后顾之忧……

  风生水起的组合拳,让虾稻共作成为荆楚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标杆!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