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有媒体报道北京市场的草莓检测出了乙草胺,事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了市场的恐慌。虽然没过几天,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就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抽检,结果是没有检测出乙草胺成分,可是这起事件让消费者的心脏还是受了不小的打击,不仅北京的草莓卖不出去了,远到千里之外的安徽省长丰县,草莓也面临滞销。
对此,中国社科院产业室主任张元红认为,长丰草莓受波及,说明农业领域某一类产品,存在系统性的风险,种植户要有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张元红认为,草莓这种生鲜农产品,进行产业化加工,存在一定的难度。
张元红:某一类产品的系统性风险,不光是在农产品领域,一些工业领域也同样存在,特别是涉及到安全的事件,一旦爆发,会受到很多冲击,就是相同行业的相同产品受到很大的冲击,这种系统风险,可能很多时候都是不好避免的。
有的时候做成一个比较明确的品牌,在检测以及其他方面做的比较规范的话,一定程度就会减少这种冲击的影响,像草莓这种东西,他在种的时候,就会想到草莓的利润有补偿这种风险的可能性,所以说它的利润会比其他产业稍微高一些,一旦哪年发生了这种风险,可能接下来会用利润来补偿这块亏损,这是第一;第二像草莓这种东西,它要是做成标示很明确,排他性很强的东西,还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因为它是大众消费的东西,不是高端消费的东西,像螃蟹都很难做成包装标示排他性的东西,草莓这样的会更难,作为种植者来说,他肯定要知道这种风险,种植者可以多样化的种植,并且要承认这种风险的存在,在产业设计时要考虑到可能带来的损失,当然损失是一时的,不会是长期的。
如果种植者的规模足够大,他在整个领域里面,占有的话语权也比较大,他想控制某些环节,或者某些货源的话,他有可能自动的就会去建产业链,而散户肯定不会去建产业链,第一他的规模不够,第二建了从利润来看也不一定是适合,所以肯定是需要加工企业,或者贸易类的企业去建。草莓酱这个东西,需求量是有限的,要想打开销路,扩大市场的份额,也是比较困难的,不是一个小地方产业能够做出来,可以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不会立马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