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武山蔬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增收的首位产业

   日期:2015-05-26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213    评论:0    

  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和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中国韭菜之乡……

  武山县按照“抓点、扩面、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以“一园一区四片两带”(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园、渭河川道10万亩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大南河、榜沙河、漳河、山丹河流域设施蔬菜示范片,北部浅山半干旱复种蔬菜示范带、南部二阴山区正茬架豆示范带)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培育,拓展营销渠道,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把武山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蔬菜外销基地、西北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全国西菜东调基地,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2014年底,全县蔬菜面积达36.5万亩,总产量102万吨,总产值近20亿元,认证绿色A级产品18个,初步形成了种植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产销一体化、流通信息化的发展格局。蔬菜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增收的首位产业,蔬菜收入占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

  加强设施建设 夯实产业基础

  5月16日,记者来到了武山县四门镇罗湾村采访。站在该村山顶放眼望去,一条条宽展的水泥路顺着山势蜿蜒盘曲,通向田间地头,显得格外惹眼。路两边,漫山遍野的庄稼、蔬菜绿一片、黄一片,给黄土地披上了一件件五彩斑斓的外衣,煞是好看。尤为让人赞叹的是,山梁上的一块块架豆菜地在通白的塑料覆膜的映衬下,焕发着勃勃生机,蔚为壮观。

  走进该村村民谢三宝家的架豆菜地时,谢三宝和妻子袁荣珍正忙着锄草、给架豆搭架。望着随风摇曳的架豆嫩绿的叶子,夫妇俩好似看到了丰收景象,脸上流露出灿烂的笑容。

  “今年春季雨水多,咱们家种植的这一亩架豆的长势不错,看来收入三、四千元不在话下。想当初,种菜只是川区农民的专利,没想到如今咱们地处山梁上的农民种菜种得越来越欢了。如果政府没有在咱们这儿建设西梁粮油菜两年三熟高效农业示范区,如果不是修通了通往田间地头的产业路,地处干旱山梁上的农民要大面积种菜恐怕是不可能的事儿哩!”

  说起他们能够走上种菜增收路的原因,谢三宝夫妇感触颇多。

  该村村主任谢海荣告诉记者:“以前通往村里的是土路,每每雨雪天气连行路都很困难,更别说通车了。这样的条件即使是种了蔬菜也运不出去,村里种菜的没有几户。可自从田间水泥路修通以后,直接把客商引到了自家门口,大多数人都愿意种菜了。现在我们村的1400多亩地,一半以上都种植了架豆,只要雨水充足,每亩架豆的收入都在三、四千元之间。现在,几乎每家都有旋耕机、三轮车等农业机械,许多农户家都住进了新房,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

  据了解,该村地处武山县西山梁,海拔在1560至1850米之间,年均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属于半干旱农业区。由于干旱,祖祖辈辈只是靠操务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生活,村民很少有人尝试通过大面积种植蔬菜走出一条致富路。

  本世纪初,武山县西梁粮油菜两年三熟高效农业示范区设立。经过该县农业、蔬菜部门试验、示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油菜茬、小麦茬复种地膜架豆、菜瓜种植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西山梁区域农业种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日趋合理。特别是示范区内一条条水泥路的修通,直接将客商引到了田间地头,大大激发了地处西山梁区域包括罗湾村在内四门、洛门、城关3乡镇25个行政村村民大面积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现在,该区域已从本世纪初的小麦、油菜种植占耕地总面积的90%发展到如今的“4321”协调平衡的种植结构,即在正茬作物种植面积中,全膜玉米占40%,冬油菜占30%,冬小麦占20%,正茬架豆占10%.全年蔬菜作物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0%.其中,油菜茬复种架豆占30%,小麦茬复种架豆占10%,正茬架豆占10%.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西梁粮油菜两年三熟高效农业示范区已成为集万亩全膜玉米、万亩正茬及复种蔬菜、万亩原膜二次利用于一体的高产、高效、优质的粮、油、菜协调、综合发展的旱作农业示范区,代表了该县旱作农业的最高水平和发展趋势。

  西梁粮油菜两年三熟高效农业示范区的成功得益于该县对保障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基础设施的建设除了道路外,还涉及到蔬菜大棚的搭建、灌溉水渠的修建、市场建设等。为加快蔬菜产业发展,该县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对新建设施棚的群众进行资金补贴。其中,钢架大棚每亩补助6000元,日光温室每亩补助10000元。整合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和“双联”惠农贷款,每新建1座日光温室协调落实贷款3万元、1亩普通棚贷款5000元,鼓励群众扩大蔬菜种植规模。

  此外,该县还合理利用各种项目资金,不断夯实蔬菜产业基础。

  近年来,该县共新建改造万亩灌区6条,千亩灌区5条,新开通产业道路206条343.6公里,硬化275公里,衬砌渠道250公里,使全县蔬菜生产基地都实现了“主干道路能跑车,家家菜棚有水浇”。

  与此同时,武山县还积极实施“万村千乡”等市场建设工程,建成各类蔬菜市场120多个,占地83.4万平方米,交易大棚1.9万平方米,形成了以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各乡镇农贸市场为中心、村头微型产地市场为依托的市场网络。

  加强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基础的结果使得该县蔬菜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生机。截至2014年底,该县蔬菜形成了渭河流域天定高速公路沿线以发展普通设施蔬菜棚为重点,榜沙河流域以种植洋葱、黄瓜为重点,山丹河流域以种植西红柿、韭菜为重点,大南河流域以种植蒜苗、莴笋为重点,漳河流域以种植辣椒为重点,南北浅山半干旱区以复种蔬菜为重点,南部二阴山区以种植正茬豆角为重点的七大特色蔬菜产业区,蔬菜专业村达到120多个。

  科技引领种植 提升蔬菜品质

  加强设施建设,夯实了该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而科技引领种植,则使该县蔬菜产业发展走上了一条“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记者在位于该县大南河流域的洛门镇郭家庄见到郭全刚时,他正在自家蔬菜大棚里给豆角搭架。他一会儿弯下腰将长势良好的豆角杆缠到竹竿上,一会儿又直起腰来擦去额头上的汗水,忙了个不亦乐乎。

  “我家的3亩地都种植了豆角、莴笋、蒜苗。莴笋采收后种蒜苗,蒜苗采收后种菜瓜。如此反复循环,基本上能实现一年两茬或者一年三茬的高效栽培模式哩。采用这种模式保证了蔬菜的高产,而学会科学种菜则保证了生产出的蔬菜的品质。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口味越来越挑剔,对蔬菜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种菜时不重视质量,种的菜谁要哟。”郭全刚边忙活边和记者聊起来。

  据悉,武山县科技局、蔬菜局、农业局等相关单位每年都会组织培训,或者派技术人员上门给郭家庄的菜农讲解科技知识,使得郭全刚从中学到了不少科学种菜的知识。科学种菜使得郭全刚家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提升了不少,收入和以前传统种菜时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去年在受灾及菜价不大景气的情况下,郭全刚家的3亩菜地的收入都超过了2万元,今年菜价比往年好,有望收入5万元以上。如今,郭全刚家靠种菜的收入,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开上了小轿车,真正走上了富裕路。

  “经过这几年运用科技手段种菜以来,大家真正意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和以前传统种菜方式相比,使用科技手段种菜极大地改变了大家的观念,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从最简单的杀虫板、灭蝇灯的使用,到蔬菜嫁接等技术,大家都很乐意去探索和学习。现在,全村2400余亩耕地基本都种上了蔬菜。靠种菜的收入,村里80%的农户都住上了新房,其中住上2层小楼房的就有百十来户,小轿车也有十几辆哩,这就是科学种菜的效益呀!”该村村支书王金瑞自豪地对记者说。

  郭家庄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武山县科技引领种植举措的实施。

  近年来,该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要求,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推广,先后引进洋葱、 辣椒等蔬菜优良品种400多个、新技术185项;广泛使用集约化育苗、蔬菜嫁接、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配套了自压滴灌、反光膜、太阳能杀虫等设备;加强科技培训和服务,采取专家讲座、开展培训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有效提高了菜农的种植技术和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定了韭菜、洋葱、黄瓜、番茄、辣椒等14个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大产地环境保护和产品安全检测,促进了蔬菜标准化生产。

  特别是总投资4.6亿元、占地4100亩逐步建设完成的武山县蔬菜科技示范园区,集科技研发、示范推广、技术培训、良种培育、仓储物流、信息服务于一体,作为该县贯彻全省“3341”项目工程的现代农业建设项目之一、天水市八大现代农业示范园之一、引领和展示全县蔬菜发展的窗口和平台,辐射带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快了蔬菜产业大县向现代农业蔬菜强县发展的步伐。

  创建特色品牌 增强竞争实力

  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引领蔬菜种植外,创建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武山蔬菜的影响力,已成为该县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走进山丹乡周庄村周家有的西瓜种植大棚时,一个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映入了记者眼帘。

  周家有正在给西瓜掐尖、整枝,脸上满是喜悦之情。

  “你瞧,这满地的西瓜,一个个长得滚瓜溜圆,看着就让人喜爱。今年的西瓜市场价格不赖,咱家的这两个西瓜棚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别看都是西瓜,价钱却大不同。刚上市时,外地西瓜最多每公斤卖上个5元钱的价格,而咱们的西瓜每公斤就能卖到8元钱。原因就是咱们周庄的西瓜除了吃起来特甜、口感极好外,还注册了商标,名气大呗。”

  向记者介绍周庄西瓜注册商标给菜农带来的好处时,周家有言辞间满是自豪和骄傲。

  接过周家有的话茬,专门为瓜农和客商牵线的该村经纪人韩爱斌也告诉记者:“自从周庄西瓜于2013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以来,咱们村的西瓜销售一直很不错。往往是西瓜刚成熟上市,就会有客商抢着前来收购。”

  据周庄村支书周正林介绍,该村自1983年以来就开始有农户尝试种植蔬菜,发展到现在2800余亩耕地全部种上了蔬菜,主要以西瓜、韭菜为主,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村。该村蔬菜销售真正火爆起来是在2007年以后。2007年,地处盘龙山下周庄韭菜培育基地的盘龙韭菜成功注册商标,该村的韭菜便广受青睐;2013年,周庄西瓜注册商标,使该村的西瓜更是成为了市场的抢手货。

  “以前,村民种韭菜和西瓜除了操心质量外,还得为销路发愁,咱们村韭菜和西瓜的销量远不如现在好。自从注册商标、打出品牌后,韭菜、西瓜的销量就变得越来越好了。尝到了品牌销售甜头的村民操务蔬菜时更加精心了,只施农家肥,只喷洒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杀菌,采用杀虫板杀虫,用灭蝇灯灭蝇等,生怕由于自己操作不当,砸了周庄西瓜、盘龙韭菜的牌子。这几年的蔬菜品牌销售的确给全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全村615户农户家每年蔬菜销售收入最不行的也有三、四万元,最好的则达到了七、八万元。靠蔬菜销售的收入,一半多的农户家住进了新房子乃至小楼房,50多户农户还有了私家车,光景越过越好,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哩。”

  当谈及蔬菜品牌销售对全村带来的变化之时,村支书周正林深有感触。

  事实上,积极创建特色品牌一直是武山县委、县政府致力发展蔬菜产业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该县先后有韭菜、番茄、黄瓜、胡萝卜、洋葱、甘蓝、西葫芦、莴笋、蒜苗、洋芋、辣椒等16类蔬菜和蚕豆、芸豆、箭豆、扁豆、胡麻等26个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武山韭菜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注册了“红民蔬菜”、“盘龙韭菜”等一批蔬菜商标,培育出了北顺黄瓜、黑池殿西红柿、清池韭菜、南河莴笋和蒜苗、高楼辣椒等一批享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市场占有率的的蔬菜品牌,进一步提高了武山蔬菜的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培育龙头企业 拉长产业链条

  武山县在重视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科技引领种植,创建特色品牌的同时,还紧紧抓住蔬菜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先后成立了一批蔬菜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大大延伸了蔬菜的产业链条。

  武山县金陇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便是武山县蔬菜产业链延伸的一个典型。

  5月16日下午,记者在该公司蔬菜脱水车间看到,30多名技术人员正在熟练而有序地操作着去头去尾、气泡清洗、杀青预煮、温水冷却、离心、烘箱热风干燥、冷却成品包装一道道工序,将通过“公司+农户”种植的一吨吨青刀豆进行脱水处理。

  “机械化的操作解放了人力,但对技术的要求却大大提高。就拿最为关键的杀青预煮这道工序来说吧,叶菜、块茎、颗粒等不同的物料加工时间都不一样,一定要把握好火候,时间太少,难以杀死菜里的氧化酶,时间长了又会造成加工后蔬菜营养的流失。”该公司技术人员张贵荣边指挥工人对蔬菜进行脱水操作边告诉记者。

  该公司总经理秦称德告诉记者:“加工后的蔬菜不仅保存时间长,而且依然能够保持原有的味道,营养也不会流失,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如今,咱们公司加工的蔬菜产品不仅销往宁波、郑州、大连、青岛等地,还有一部分被销往国外呢。去年,公司一年的产值就达到了5100万元,实现纯收入300万元左右。广阔的市场前景,让咱们企业生产的信心大增。以后,咱们还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在实现企业增效的同时,为菜农增收助力,打出武山蔬菜的品牌。”

  蔬菜产业链的延伸,不仅改变了单一的蔬菜销售模式,也大大增加了蔬菜的附加值,非常有助于蔬菜产业的发展。正是看好了这一点,武山县围绕蔬菜产业配套,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了金陇公司、绿源公司、森源果蔬等52个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对蔬菜产品的安全检测、分等定级、分类包装、精深加工和贮存运销,使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促进了蔬菜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2014年,全县蔬菜龙头企业年产值达1.5亿元,实现出口创汇265万美元,蔬菜远销全国24个省、市和地区。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