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文山州农业科学院建立科技帮扶合作关系,上海市农科院玉米课题组在当地开启了至今已有20年的鲜食玉米引种试种工作。
2000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文山州农业科学院签订《沪滇合作共同进行农作物新品种改良及新技术研究协议》,文山州先后引进了多个上海市农科院玉米新品种进行推广试种,目前已逐渐形成特色糯玉米品牌与有效的农业生产组织。
2012年9月27-28日,国家科技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昆明联合举办了中国·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为了将双方合作推向深入,尤其是进一步做强做大文山州鲜食糯、甜玉米产业,上海市农科院科研处和文山州农科院分别出席了本届科技入滇对接会,并签订了双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开发提供了保障。
【现场】
上海“黑玉米”为云南农户增收
从文山州丘北县城到天星乡南丘村,短短50公里路程,客车竟颠簸了约两个半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行驶在连绵的群山间,记者见识到了云南红土地的广袤,也发现当地不少农户仍以大牲口作为主要劳动力,停留在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山深处的南丘村种植着200亩来自上海的糯玉米品种“沪紫黑糯1号”,一下车,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的王义发研究员便穿上白大褂匆匆前往田头。
“王教授来啦,好久不见啊!”这里的农户对王义发并不陌生,且由于其每次出现在田头都是一身白大褂,当地农户笑称他为田间医生。眼前这片玉米地属于丘北县华能蔬菜种植合作社,作为合作社理事长同时也是丘北县博宇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世菊对王义发的到来更是欣喜不已,“自从种了王教授的黑玉米,当地农户的收入涨了不少,所以这边的种植户都很尊敬王教授。”王义发则笑着摆摆手,继续俯身查看玉米的生长情况,嘴里嘟囔着:“哎呀,来早了,玉米还没有完全上色。”
据介绍,“沪紫黑糯1号”是王义发与其玉米课题组通过几千份材料的搜集、整理、分类和筛选,经过20多年的努力,育成的籽粒紫黑色,变色快,采收期长的紫黑色糯玉米品种。2010年,王世菊通过文山州农业部门的牵线得到了一小部分“沪紫黑糯1号”的样品,经过两年的试种,证明丘北县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无公害紫黑糯玉米的种植。于是王世菊便在2012年决心规模化种植。截至2015年,其公司已累计建立示范基地100亩,带动农户种植5120亩。“我们云南种的紫黑糯玉米肯定比上海的更健康!”王世菊拿着一个刚摘下的玉米棒子向记者展示,与王义发同一课题组的沈雪芳研究员对此表示认同。“云南的水好、土好、空气好,在这里种植的玉米不受病虫害困扰,无需打农药,同时也不施化肥,只施农家有机肥,而这在上海是无法做到的。”沈雪芳认为,丘北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水、肥、气、热条件能使作物轻易达到绿色无公害的标准。
如何才能让当地的农户在短时间内接受来自上海的“黑玉米”并实现大规模种植?为此,王世菊在2012年7月购进了一套年生产能力可达1000吨以上的高温蒸熟杀菌真空包装即食紫黑糯玉米加工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建成解决了当地农户的后顾之忧——卖不掉的黑玉米有博宇公司收购。在这样的承诺下,农户们便大胆地试种起“黑玉米”来。而之后的事实也证明,农户们不但不愁卖,反而是博宇公司的加工生产线产能不足而造成了市场的供不应求。“新鲜紫黑糯玉米的市场销售价格是白糯玉米的2~3倍,在玉米刚上市阶段,如果农户能够以高于我收购价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我也允许他们先走市场。”王世菊告诉记者,为了保持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她并不禁止农户们自己的市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