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里的茶叶是要加工成‘绿宝石’卖到欧洲的,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种植。”贵州湄潭茶农王老四告诉中新网记者,“这一片片茶叶要到达欧洲可不容易,得‘过五关斩六将’,463项欧盟农残检测项全部合格才行。”
2015年,王老四将自家的15亩种植玉米的土地全部出租给贵州高原春雪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并接受公司返聘,成为在自家土地上为企业打工的新形态“农民工”。
“虽然还是捣腾土地,可干的却是技术活,科技含量不比进工厂费心少。”王老四说,“‘欧标’茶园就得按照‘欧标’种茶,必须严格按照企业派来的技术员教导的技术规范种植,违反一点点规定都得被淘汰,很是严苛。”
虽然管理“不讲人情”,收入却是让王老四很满意:以前苦干巧干,种玉米一年到头也只是解决温饱,不能够发家致富,现在成为“欧标”茶农,每亩土地收入增加不少于两倍不说,还能学到先进的种茶技术。
“公司作为贵茶公司加盟合作企业后,从茶园管理到工厂设备,软件硬件全部进行了升级改造。”贵州高原春雪有机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兰东介绍说,“要做大企业的合伙人可不是件容易事,一切都正规化了,标准也更加严格了。”
李兰东告诉记者,“自从做了‘欧标’茶园的代理人,不是更清闲,而是更忙碌。市场认可的标准就是企业生产的标准,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得按照国际标准来进行生产。”目前,李兰东邀请了近300户茶农一起做“欧标”茶园,在2000余亩茶园种植符合欧盟标准的茶树。
“企业的产品已经成批量进入国际市场,扩大产能势在必行,而培育大批‘欧标’茶农与‘欧标’茶园加工企业显得尤为重要。”贵州贵茶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清爽告诉中新网记者。
“最严的标准,只为生产出最好的茶。”贵州省农委常务副主任胡继承认为,“今天的贵州,已不甘于做中国最大、最优秀的茶原料基地,成为在规模、品质、品牌上引领全国的茶叶强省,是贵州茶产业的目标和方向。
”
“茶企应该完善茶叶种植加工流程,保障每一环节的安全性,坚决杜绝农药残余问题的发生。”贵州省政府副省长刘远坤在“中国茶叶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上发言表示,“让消费者都能喝上放心、健康、自然的好茶,在保障茶叶安全的同时,打造专业的茶叶产流通平台,将更多优质黔茶推出山才是贵州茶产业关键。”
近年来,贵州省着力打造“茶名片”,茶产业已成为该省重要产业之一。作为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全境高原的茶区,高山云雾的独特环境造就了黔茶无以伦比的优势——低农残,高安全。
在大力发展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政策引领下,截止2014年底,贵州省茶园面积已达662万亩,,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拥有2518家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全年茶叶产量达到18.1万吨,茶叶总产值165亿元,综合产值271亿元人民币。
“产业的壮大,基础是企业的壮大和企业群的形成。”胡继承认为,“要以贵州绿茶这块品牌作为卖点,以营销大贵州的理念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