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卖完了,今年没赚钱。”6月17日,山东菏泽牡丹区黄堽镇瓜农邓雅略显无奈地告诉记者。自6月10日、11日、12日本报连续刊登了黄堽镇西瓜滞销的消息后,引起广泛关注,一些瓜商和爱心企业前来订购,近日,黄堽镇瓜农邓雅打电话告诉记者,称自家滞销的西瓜已经全部售完,而且周边村的西瓜销售也已基本进入尾声。
现状:多方援手 滞销西瓜已售完
“最近几天,有不少人称从牡丹晚报上看到报道后来买西瓜的,还有政府联系的一些外地瓜贩和爱心商家,不到一周时间,我们的瓜就卖完了。”邓雅说,价格最贵的以每斤0.34元收购。
“近七成西瓜被咱本市消化了,外地客商拉走的还是少数。”从事网上西瓜销售的黄堽镇瓜贩李艳瑞说,“虽然最近买瓜人数增多了,但瓜价并未上涨。”
记者走访调查了解到,黄堽镇的西瓜大多销往了市区、曹县、巨野等,而少部分外销的地区多以河南、河北为主。
瓜农:每亩赔千余元 明年转种其他农作物
“我们村里的西瓜差不多都卖完了。”种植西瓜已经7个年头的瓜农邓雅告诉记者,“赔钱卖瓜,虽说卖完了,但心里总是高兴不起来。”
据悉,黄堽镇的西瓜在市场上的批发价一般为每斤0.31元左右。“不说价格低,他们还挑西瓜,太大的不要、卖相不好不要、不够圆不要。”邓雅心痛地告诉记者,西瓜种植从瓜苗、水电、化肥、人工等,每亩成本将近四千余元,每斤西瓜要卖到5毛一斤才能够本。按3毛一斤出售价格来算,每亩地损失上千元。大多瓜农种植面积均在10亩左右。
黄堽镇刘显杨村瓜农司高峰表示,明年会相应降低一些西瓜的种植面积,寻求新的经济作物,开拓出新的种植模式。
专家说法:做特色农产品,打通销售链
今年黄堽镇遭遇的西瓜滞销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丰收悖论”,也就是说,看到别人种植某种作物而获得丰厚利润时,其他人也跟着种植,导致在下一个收获季节虽然获得丰收,却挣不到钱。
据菏泽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卢智慧介绍,之所以产生“丰收悖论”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农产品不易储存,所以收获后,农民害怕烂掉而集中推向市场,即使赔本也卖,造成销售时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弱。另一方面,销售渠道单一,农民种的农产品以居民消费为主,而没有向加工等领域延伸。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卢智慧表示,相关部门应建立能真正帮到农民的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包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收获情况、收购价格、成本等信息,让农民在全面衡量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做出判断,避免仅凭一点情况就盲目跟风种植的情况再度发生。
同时,种植的农产品要有特色,区别于数量较多的‘大路货’,才有市场竞争力,如个头较小、口感较好的可丽西瓜,走的就是精品路线,有特定的目标销售人群,就会避免扎堆上市造成滞销的困境。
另一方面是拓宽销售渠道,做到精准营销。“农民不能坐在地里等收购商上门,要主动出去寻找市场,寻找销售渠道。”卢智慧说,如现在有许多饭店和特色饮品店会推出鲜榨果汁,其中鲜榨西瓜汁很受欢迎,而且价格不菲。如果种植户能与这些商家对接,就会解决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的滞销问题,把农产品变成实际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