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大规模跨区机收全面完成。今年“三夏”,各地共投入56万台联合收割机,机收率超过92%。农业主管部门对夏收的精心组织调度、一批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跨区作业市场的日益成熟,让今年的夏收工作在争分夺秒而有条不紊的氛围中顺利完成,期间连续11天单日机收面积超1000万亩,可谓千里麦收、颗粒归仓。
夏收农机化生产迎来“互联网+”服务
农机手和农民在麦收第一线全力奋战,离不开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企业提供的服务。2015年“互联网+”的兴起,让“三夏”农机化生产效率更高。
农业部强化信息引导,通过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的“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发布17个省的小麦机收作业信息、发放34万张《农机跨区作业证》,推动农机手与小麦种植户进行供需对接,促进联合收割机的有序流动。河南省组织570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与农户签订3.8万份农机作业合同,提前落实的机收机种合同面积超过2700万亩。
江苏省的“平安农机通”平台实现了信息互通,线上线下互动。平台为农机手发布全国各地机收信息、天气情况、农机安全使用知识等,甚至可以帮助农机手初步计算跨区作业的效益;农机手可以通过编发短信向平台咨询和求助。连云港市东海县张湾乡农机手刘强在浙江跨区作业时向“平安农机通”发短信,希望县农机局能帮他们解决异地年检的问题。接到信息后,东海县农机局发现该县在浙江地区跨区作业的农机达1000多台,便组织人员在浙江慈溪市新设了年检点,为农机手节约了宝贵的作业时间。
安徽省推行“挂图作战”,将天气图、收获进度图和农机分布图三图合一。“这三张图表的数据实时更新,哪些地区小麦成熟了、哪些地区缺少农机、哪些地区面临大雨等信息一目了然,我们可以合理调度农机,实现精准作业。”安徽省农机局农机管理处处长胡道林说。
洛阳中收为6000多台“中国收获”收割机加装了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远程调度系统,实现远程作业监控。在麦收的时候,系统能够记录每一块麦田的产量,结合相关数据库可以分析出麦田的需肥情况,实现精量施肥与播种。福田雷沃升级“雷沃云服务”,通过加装在收割机上的“金匣子”监测机器运行情况,只要农机的相关数据出现异常,比如说发动机油温过高,系统就会亮灯报警,工作人员会马上通知机手停车检查,将故障提前排除。农机手还可以将手机与“金匣子”连接,通过上传照片,实现一键报修。
一条龙作业让“三夏”变“两夏”
今年夏收新增的小麦收获机大多是5公斤以上喂入量的高性能机具,而秸秆粉碎还田、玉米免耕播种、深耕深松、粮食烘干等配套农机化技术的跟进,让夏收、夏种甚至包括部分夏管一次性完成,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明显提升。
山东省充分发挥5000多家农机合作社装备好、服务好的优势,大部分农机合作社的作业内容不仅涵盖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机播等,还包括运粮、施肥、喷药、浇灌等,多道工序一次完成。
陕西省投入120多万台(套)农机具,合理调度2.6万多台联合收割机和6万多台玉米播种机,基本实现“机收、机运、机播”一条龙作业。这让宝鸡市陇县近4万名农民工安心在外务工,一改往年工地老家两头忙、两头跑的现象,为他们节本增收1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