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滞销 果农怎么办?
古诗有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古代,荔枝的“珍贵”可见一斑。时下正是荔枝上市季节,但荔枝果农们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在福建省荔枝主产区的诏安、云霄、漳浦和龙海等地,绝大部分的果农都遭遇荔枝滞销情况。为此,记者昨日在诏安县作了一番调查。
现状: 果贱伤农 荔枝遭遇“丰产不丰收”
7月1日,记者来到福建省诏安县四都镇后港村,进入当地果农李立辉的荔枝园内。只见一颗颗乌叶荔枝果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又大又红。采下一颗,剥开薄薄的皮,果肉紧实剔透,极为诱人。
“家中12亩的荔枝树今年产量高达1万多斤,同比增长约50%。”面对增产,李立辉却眉头紧锁,无奈地说道:“初见荔枝成熟泛红时很兴奋,现在全红了,人却愁得不得了。现在大约还有8000斤的荔枝挂在枝头,采摘期仅剩10天左右,要是再没人来收购,就只能烂在树上了。这可是我们一年的心血啊。”
“好在这两天的情况略有好转,收购价从原本的不足5毛钱涨到了6毛钱左右。”李立辉说,“工人真心请不起了,只能自己采摘,尽管如此,也依然赚不了几个钱。”
李立辉的问题并非单一存在,他的情况恰恰折射出当前我市荔枝销售面临的困境。类似的情况,在云霄、漳浦、龙海等地相对好些,普通乌叶荔枝的收购价在7角至1元之间不等,但滞销现象普遍存在,不太乐观。
析因: 天气是主因 盲目“倾销”成为助推器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荔枝果农辛辛苦苦忙活大半年,为何却遭遇丰产不丰收的窘境呢?记者采访了诏安县水果中心主任叶合文,请他对此进行剖析。
叶合文说,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天气。他表示,今年天气高温少雨,让诏安的荔枝成熟期提前了近10天。“这个成熟期与粤东一带重叠。而往年客商收购荔枝的路径是先粤东再诏安,但今年两地荔枝同时集中上市,来诏安收购的客商便减少许多。这自然也影响到漳州其他地方的荔枝销售情况。”
采访中,叶合文还提到一个至关重要的现象:“客商的减少,意味着荔枝收购数量减少。当果农们听到某处有客商在收购荔枝时,往往争先恐后地进行采摘,急着跑去卖给客商。可客商每次收购的数量毕竟有限,许多果农的荔枝仍无处可卖。而荔枝果实一旦摘下,若没及时处理,很快就会坏掉。”叶合文表示,他很能理解果农们的心情,但这也说明大家往往太心急,不够理智。
此外,果农们信息不通畅,除了熟识的部分客商外,只能被动等待其他客商。叶合文建议,果农可以加入或成立合作社,抱团出击,不仅可以获得更多市场信息,在价格上也能不受打压、有优势。
叶合文分析,荔枝的采摘期还有10天左右,预计7月5日后价格将有所回升,请果农们时刻注意动态,切莫着急冲动。
破解:已有电商介入 标本兼治是正道
而就如何解决荔枝销售难?叶合文提出了几个措施,近期的应急措施包括:加紧做好加工转化工作,减轻分销压力;加强与电商的密切合作等。
就在众多果农一筹莫展时,电商的介入让“李立辉们”看到了一丝希望。目前,诏安有多家电商企业助力荔枝网销,每个电商平均每天网销量超过2000斤。这两天高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收购10万斤做促销,乌叶网售每箱5斤卖到50元,桂味5斤卖到88元。昨日是网销的第二天,已经卖出2万斤,取得了良好成效。
然而,治标在当下,治本却需从长计议。叶合文表示,从长远来看,要防止再出现类似现象,势必要加大对荔枝种植结构的调整。漳州在荔枝种植区域划分中,属于晚熟区。然而,在我市种植的48万亩荔枝中,有90%的面积是种植乌叶和兰竹,这两个品种却属于中熟品种,此次遭遇荔枝滞销,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我市的荔枝品种过于单一,结构不合理。“只有让糯米糍、桂味等晚熟品种的荔枝占种植的主要比例,漳州的荔枝才有竞争力。此外,这些品种销售价格颇优,不愁消费市场。”叶合文说。
当前,我市正试行晚熟品种荔枝种植示范区,但种植难度较大,目前还未大面积推行。“大面积推行种植晚熟品种的荔枝具有一定的困难。”叶合文告诉记者,果农们不愿意改变品种,大家多年来都种乌叶,也最愿意种。乌叶稳产,技术含量也不高,其他销路好的品种如糯米糍、桂味等则需要更多的细心和技术,且存在丰产不优质、优质不丰产的局限性,一般的散户农民都不愿意种植,只有大种植园才愿意。另一个原因是,政府在实施结构调整方面也比较困难,除了技术上的要求,我市种下的荔枝树太多,一下子扭过来确实不容易。
此外,叶合文认为,荔枝常温保鲜技术也是解决销售问题的一大关键。“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地延长荔枝的销售时间,这就给了销售更广大的选择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