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农种上“彭水造”脱毒种薯,企业对红薯的加工已不仅限于苕粉,而延伸至紫薯酒、苕渣蚯蚓等。7月6日,记者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获悉,自2013年起,该县逐步建立从种薯培育到薯产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已具雏形。
苏大胜是郁山镇的种薯大户。今年种植的500亩红薯,至今都没发生过病害,“照这个趋势下去,今年预计能收获200吨红薯!”2014年,苏大胜的红薯大面积病害,110亩红薯地颗粒无收,净损失六七万元。
今年,让苏大胜受益的,正是彭水县2003年引进的重庆任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所研发出的脱毒种薯。今年,该公司研发出的300吨优质脱毒种薯已免费发放到薯农手中。目前,彭水县已引进4家脱毒种薯研发与储藏企业,每年可生产脱毒薯种2000吨,涉及种植面积达5万亩。
彭水县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罗启燕告诉记者,县里11家高淀粉加工企业都与薯农签订协议,并制定不低于市场价的保护价,收购红薯。
早在几年前,彭水县的晶丝苕粉就已远销香港等地,郁山镇的龙须苕粉获得了重庆市著名商标。但长期以来,该县对红薯的加工基本也就局限于苕粉。
随着高淀粉红薯产量的增大,近几年,彭水县引进薯产品研发企业对红薯深加工进一步研发,让这条薯业产业链又往前延伸了一步。
2014年,全国甘薯产业发展与扶贫推进会在彭水召开。会议所使用的接待酒正是由彭水群英薯业科技研发中心所开发的紫薯酒。该中心主任陈其恒告诉记者,这种完全由紫薯酿造的酒中含有花青素,可预防癌症、高血压等疾病。
此外,该中心还与西南大学合作,将红薯加工后剩下的苕渣用于养殖蚯蚓,变废为宝。“蚯蚓可入药,药用价值较高,由此还可衍生出与蚯蚓相关的其他产业。”陈其恒说,去年3月,他们在新田镇石龙村开辟了5亩试验田试养蚯蚓,现在蚯蚓已开始出售。
这一产业链的延伸与深加工商品的日渐丰富,提升了红薯的经济效益。截至2014年,彭水县共有红薯种植户8.7万户,薯农种植红薯的人均年收入为3800元,相比2013年每亩收益提高了200元。
“下一步,县里还将指导薯农、大户用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等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使这条薯业产业链更加完善。”罗启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