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脚下,渤海之滨,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国蔬菜之乡”山东潍坊寿光市和“中国蔬菜良种之乡”泰安宁阳县。
近年来,两地金融部门抓住寿光和宁阳在全国蔬菜产业中的领先地位,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政府、金融和市场“三驾马车”作用,全力支持国产蔬菜良种科研、培育、生产和推广,为民族蔬菜产业航母扬帆远航注入“芯”动力。
政策扶持带动
在寿光永盛农科院1号温室里,永盛种子公司总经理梁增文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次除了获得省级扶持政策,还获得市级一次性给予的50万元资金奖励。前几天农商行又给批了贷款,我对做好这两个品种更有信心了。”他边说边指着旁边自主培育的“乐迪甜椒”和“加利甜椒”介绍,如果蔬菜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具备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每个品种将再获得20万元资金奖励。
种业是蔬菜产业的“芯”,是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据介绍,自2013年农业部与山东省政府确定在寿光共建国家蔬菜种业基地后,像永盛种子公司这样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人行潍坊市中支行长刘福毅表示,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是支持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最核心环节,这项工作既需要财政支持,也需要金融资源,发挥好合力,引导更多资金用于支持蔬菜产业发展是人民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了解,近年来,人行潍坊市中支和泰安市中支因地制宜贯彻落实济南分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两年攻坚计划,指导辖区人民银行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建议并推动地方政府出台系列扶持政策,设立蔬菜良种专项研发基金2.5亿元,设立5000万元贷款风险补偿金,按新增贷款的1.5%给予风险补偿,累计用于扶持蔬菜种业发展的财政资金达6500多万元。
在财政政策和信贷资金的带动下,两县市支持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设施建设成绩斐然——寿光市投资2亿元组建了中国(寿光)蔬菜种业科技创新孵化器,统一规划建设“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6家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育种企业投资建设研发中心;宁阳县建立市、县级蔬菜制种科技示范园3处,建立科研基地4处。在一系列科研创新的推动下,两县市自主培育研发蔬菜新品种59个,为蔬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融创新推动
“金融部门抢抓机遇,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是做好金融与民族种业发展的结合点,是种业做大、做强的金融活水。”人行泰安市中支行长关志勇如是说。
在“中国蔬菜良种之乡”泰安宁阳县种子培育户最多、生产规模最大的伏山镇,种植户对农商行创办的“蔬菜制种信用共同体贷款”津津乐道。宁阳县农商行通过采取村集体与农户分级担保的模式,为符合条件的80户种子种植户综合授信900万元,逐户发放贷款证,贷款利率比其他同类贷款低20至30个百分点。同时,对发放的贷款不良贷率容忍度扩大至5%,比一般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扩大3个百分点,极大地提高了信贷人员贷款营销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针对种业发展的需求,两县市金融部门创新推出订单融资质押、良种繁育土地流转、信用卡租赁分期和农村生产经营房产公证抵押贷款等10余种贷款新品种。如潍坊农商行针对今年以来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推进信贷机制创新,简化贷款流程,实行“续贷零等待”,对7家蔬菜种业企业到期的1.2亿元贷款提前办理相关报批手续,贷款还清后次日便可贷出资金,最大程度保证了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末,两县市金融机构共发放各类创新贷款9.2亿元,带动累计发放与蔬菜产业相关的贷款31.65亿元,较2011年5月增长66.7%。
国内市场拉动
“别看棚里有这么多不同品种的苗子,在它们下种前早已是‘名花有主’。”寿光市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育苗温室公司技术经理桑祥英乐呵呵地介绍。
在新世纪种苗公司,来自桑家村的桑德圣正在为来年的黄瓜订苗。他道出了选择工厂化育苗的好处:“买苗子省钱、省时、省力,还能抗病、高产。订购国产种苗亩均至少可降低种植成本600余元。我家两个大棚,一年可以省下种植成本2000多元。这里下个订单,到时苗子送到棚里,还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种植。”
“近年来,国产种子越来越受到菜农的欢迎,销量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寿光蔬菜产业代表性企业——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也成功转型成为一家集高端蔬菜新品种选育、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支持于一体的大型种业集团。”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进说。据介绍,目前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在全国建有10万亩示范基地,拥有品种自主产权或商业化开发权的蔬菜新品种已达23个。
记者了解到,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工厂化育苗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寿光,全部“订单化”的生产模式已经让寿光成为“全国苗圃”。在宁阳,“种子市场+种子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挥了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推广连片规模制种,培育繁种大户,建设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种子产业化格局。
目前,不仅是寿光和宁阳的菜农,南到福建、北到内蒙古、西到新疆的菜农都纷纷通过育苗企业预定种苗。据不完全统计,两县市育苗企业已经发展至200多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年育苗能力达14亿株。两县市向全国17个省份输出技术人员2000余人,让100万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