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惠民县皂户李镇齐发果蔬有限责任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记者一走进白灵菇温室大棚,只见红红绿绿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忙着采摘西红柿的张会民对记者说:“这是第五代温室大棚,西红柿刚摘了5茬,就卖了20000元。等不能结果了,再种上白灵菇,收入就可以翻倍。”
“食用菌种植大棚怎么种上了蔬菜?”齐发果蔬专业合作社执行理事张祥雨说,白灵菇的种植时间在下半年,而上半年大棚就利用不起来。为了增加大棚的利用率,公司探索了菌菜、菌果、菌菌周年种植模式。来到另一个白灵菇温室大棚,大串大串的葡萄从绿油油的藤叶缝里垂下来。他说,两个品种的互适性是这一模式成功的关键。
齐发果蔬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元元说:“通过两年的运作,合作社菌菜周年生产模式已基本试种成功。并且,今年在菌菜周年生产模式的基础上,新实施了菌果生产模式。通过上半年的运作看,该生产模式已成熟。”吴元元算了一笔账:“按菌菜生产模式来算,一个大棚占地0.9亩,西红柿亩产达到1万公斤,正常经济效益为2万余元。到7月中旬西红柿生产结束后,可在这些大棚里进行食用菌生产,平均效益为5万多元。一个第五代温室大棚周年生产产值可保证在7.5万元左右,最高可达10万元,每个棚比单一种植食用菌平均多收入3万元。”目前,该基地已建成第五代温室大棚3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