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与“福禄”谐音,历来就有多子多福、祛病消灾、万事如意、平安健康等吉祥寓意,一直以来深受百姓追捧。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双口三村的农民郑卫看准商机,投身“范制葫芦”种植,用了6年时间,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
据了解,“范制葫芦”是指将幼小的葫芦放入刻有阴文的模具中,随着葫芦的长大,逐渐填实模具中的空间,待葫芦木质化后取出,模具的阴刻图文便在葫芦上作阳文显示出来。记者来到郑卫的葫芦种植园,里面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排排枝繁叶茂的葫芦藤上挂满了碧绿而细长的葫芦。郑卫正头顶烈日,蹲在地上满头大汗地为葫芦套模具。他先用刷子把模具反复清理干净,再把模具小心翼翼地套在葫芦上,用绳子固定住,最后在外面套上一层塑料袋,防止雨水和虫子进到模具中。一切顺利的话,两个多月后,一把“范制葫芦”就培育成了。郑卫介绍说:“我选择的模具都是在民俗里比较有名的图案,像大富贵、清明上河图、鲤鱼跃龙门等等,我会找最高级的师傅雕刻。我一共种植了10多亩地,平均每年套2000个,到9月中旬开始采收,国庆节前后可以见成品。”
郑卫是农民出身,从小就喜欢文玩葫芦。2009年,他看中了文玩市场火爆的商机,在村里包了10多亩地,投身“范制葫芦”的种植培育。说着简单,可做起来难。葫芦套上模具后比较脆弱,水肥条件、病虫害防治、剪枝、除草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几个月的辛苦努力就会白费。郑卫感慨地说,这6年来,赶上好年景,成品率也只有不到三成,他甚至遇到过几乎绝收的情况:“一般种葫芦前三年挣不着钱,能把基本技术掌握了就相当不错了。我每天都是凌晨一两点钟才睡,天刚亮又得起来开始忙活,整天除了睡觉都在地里。就这样,有时候投入跟产出还不成正比,2012年那场大雨全都淹死了,10多亩地就摘了4把葫芦回家。虽然很辛苦,但是我特别喜好,就一直干下来了。”
郑卫身上有一股钻劲儿、韧劲儿,既然喜欢这一行,就一定要干出点名堂。几年下来,他除了掌握了葫芦的种植技术,还自学了雕刻和石膏模具的制作工艺。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培育出的精品“范制葫芦”最高能卖到两万块钱一把,最低的价格也会超过百元,每到收获季节,不用出地头,就能把葫芦销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