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开花的季节。张家口市康保县康保镇道尹地村,上万亩田地里白色、紫色的小花开得热闹。土豆,让当地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过去一亩地能产2000斤,现在种子好,一亩地能产4000斤到5000斤,收入翻一番。”今年50岁的村民闫万斌咧嘴笑道。
这些好种子,来自300公里外的北京市延庆县。
不但河北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福建、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山西……如今,全国20多个省市区都在使用延庆的马铃薯种薯。延庆,正在成为中国马铃薯产业的“种源之都”。
延庆发展马铃薯籽种产业,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育种企业——希森集团看中延庆海拔高、病虫害少的优势,投资延庆,成立北京希森三河马铃薯有限公司,建起200多亩温室大棚,发展马铃薯新品种研发和种薯繁育。
走进希森三河公司,马铃薯种苗的繁育过程让人大开眼界。
实验室一般的生产车间里,到处可见瓶瓶罐罐。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在显微镜下,对马铃薯的芽尖进行剥离。这项技术,就是确保马铃薯高产的核心——对马铃薯种薯进行脱毒处理。
“就像给白菜剥叶子一样,选择一个好的品种取它的芽尖,剥到最后剩下最小最亮的那个芯,就是我们要的叶原基。”工作人员介绍,把叶原基放到培养基里培养,长出一片片叶子。每片叶子剪成一段,长成一株种苗,再种到温室大棚里。
脱毒马铃薯种薯具有成熟早、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使用脱毒马铃薯种薯,产量能增加三到五成。希森三河公司,正是国内最早生产脱毒马铃薯种薯的企业之一。车间里,年轻的工作人员正戴着手套,拿着剪刀,对着试管里取出来的纤细小苗,咔嚓咔嚓剪着。车间外的实验棚里,两棚墨绿色的马铃薯种苗长势正旺。
每年3月到6月、9月到12月,是马铃薯种薯的生长季。温室大棚长出来的是马铃薯原原种,大小和鹌鹑蛋差不多。原原种拿到田地里扩繁,长出的是原种,个头又大了一圈。原种再种下去,长出来的才是面向农民销售的种薯。如今,希森三河公司原原种年产能力达1.5亿粒,占全国总产量的近十分之一。
道尹地村农民种的,就是延庆繁育的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
“我们家三口人,自己家连带兄弟家不种的,一共有70亩地。原来有10来亩土豆,一年亩产就挣1000来块钱。”闫万斌说。种地不挣钱,村里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田撂荒的很多。
2012年,希森三河公司在康保建起万亩马铃薯育种基地,把延庆产的优质马铃薯种薯送到了道尹地村。闫万斌也用上了好种子。
“现在一亩地至少能卖2500元到2600元。用上延庆的种子第二年,我就扩大面积,拿出50亩地种土豆。”闫万斌说。让全家人喜出望外的是,因为种土豆挣了钱,他们在县城买了90多平方米的新房。“村里很多出去打工的人,这两年都回来种土豆了。”
不单有脱毒马铃薯技术,更多的种薯新品种正从延庆走出。
和希森公司一起落户延庆的,还有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马铃薯示范基地两大科研单位。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汇聚来自加拿大、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30多位专家,拥有18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新品系。目前,其中四个品系已经完成区域性实验,四个正在区域性实验中,还有10个品系等待实验。
“这些新品种包括希森三号、四号、五号、六号,还有黑玫瑰、红玫瑰等。”北京希森三河马铃薯公司负责人李延明介绍。其中,希森三号是菜薯,黄皮黄肉,用来做土豆丝非常美味,黑玫瑰、红玫瑰也是菜薯;希森五号正在实验中,成熟后是用来加工薯片的;希森六号则是生产薯条专用的。
“现在,国内生产薯片的企业使用的马铃薯种薯,都是国外引进的品种‘大西洋’。一旦希森五号完成实验通过品种评定,将可以取代‘大西洋’,让中国人吃上自己培育的种薯生产出来的薯片。”李延明满怀憧憬。
为扩大繁育能力,希森三河公司将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在延庆康庄、张山营、延庆等乡镇,发展种薯大棚1000亩,延庆马铃薯原种生产能力,将提高到年产5亿粒。
世界马铃薯大会正在延庆举行。大会期间,世界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将在延庆挂牌成立。这将是国内引进的首家世界级农业科研机构。今后,借助这一平台,世界级的马铃薯产业人才和资源,将逐步向延庆汇聚。世界上更多先进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和新品种,将源源不断地引入延庆。
延庆,正在成为马铃薯种源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