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急等水喝,可政府投资兴建的灌溉井,自完工后就不能用,成了摆设。此事发生在涡阳县曹市镇。
“庄稼像人一样,也要喝水啊。”8月5日,记者到当地采访,村民纷纷表达他们的不满。
据了解,村民反映的灌溉井是2013年实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时挖掘的,共涉及该镇圣严寺、辉山等6个村(社区)。项目面积达2万多亩,共计挖掘300多眼井,规定井深标准为30米。
村民反映,除了2013年的项目,2014年和今年挖掘的灌溉井,也有很多不出水。他们估计,全镇灌溉井有70%不能使用,原因是井底都是黄砂、淤泥。
在村民带领下,记者来到地头,看到地里的泥土在太阳的暴晒下,白茫茫一片。村民手指大豆说:“你看这豆子缺水,都成这样了。”记者看到,大豆叶子发黄,有的已枯萎。不远处的玉米叶子卷缩在一起。“现在玉米正需要水。”
记者见到,地头就是灌溉井,“一”字排开,每眼井上都有井盖,统一编号。有些井的边沿泥土已坍塌。村民告诉记者:“挖的井不能用,这不是在浪费国家资金吗?打一眼井要5000元呢。”
村民牛敬厚掀开他家地头的井盖说,去年他用水泵抽水时,15米的水管只往井下放了9米就碰到了黄砂和淤泥,水泵陷入淤泥中拿不出来,花1500元购买的,算是报废了。
“以前,地里有农户自己打的灌溉井,水还够庄稼用。可地方政府在实施项目整地时,把原先的井推平后统一打井。打成的井不管用,抽不出来水,这大旱天,庄稼没水喝,只能靠天收了。”当地村民说,去年干旱,玉米无水灌溉,他们眼巴巴看着减产。“正常每亩收1200斤,去年只收了七八百斤。”
村民牛运东介绍,他家专门购买了灌溉机械,租给别人抽水,可现庄稼急须用水,井里却抽不出来水,买的机械也闲置了。“如果井内能抽水,我现在可能天天忙着给人抽水呢。”
项目区灌溉井不能用,村民打电话给镇干部,镇里说不归他们管。为此,记者来到该镇,该镇一高姓党委委员解释,他以前分管过2013年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灌溉井不能使用,现在施工方正在清洗。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说,此项目业主单位是县国土局,应找他们了解情况。
涡阳县国土局土地复垦中心李主任表示,他们已经摸排过了,是有一部分井不出水。因2013年的项目去年底才验收,保质期为一年,现在还在保质期内,他们正在责令施工方清洗井底。2014年项目目前还没有验收,如果验收不合格,他们会要求施工方整改。
记者问李主任,挖的井不能使用,当初是如何通过验收的呢?对方解释,验收时,抽取不低于20%的井,测量井深,都达到了标准,但没有现场抽水试用。
国家投入巨资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是,曹市镇的项目标准却不高,灌溉井不出水,农民只能望“井”兴叹干着急。当地农民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让灌溉井发挥作用。村民:“井里淤泥太多,水泵陷得深提不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