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下大雨时水从田里走,现在水都从水渠里排走了,再也不用担心庄稼被冲毁了。”8月14日,站在硬化后三面不见土的水渠边,兴国县兴江乡塅水村村民李河东笑着说。近年来,该县着力建设好水圳、水渠等农田灌溉的“毛细血管”,打通水流进田的“最后一公里”,让水资源能顺利通达田间地头,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为粮食稳产、增产和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为了有效地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兴国县科学编制农田灌溉规划,组织设计人员深入基层,全面掌握灌区灌溉运行情况及存在的困难,科学确定建设标准和规模,在灌溉水源、渠道设计、渠系建筑物合理配置方面不断优化,做到因地制宜、“一座一策”。该县对易旱地区以水源建设为主,渠系设置时以灌溉渠道为主;对易涝地区渠系选择则以排水渠道为主;对于易旱易涝地区,则设置排灌结合的渠道。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该县小农水项目部购买混凝土取芯钻、回弹仪、汽油发电机组等设备,对所有小农水施工项目进行钻孔取芯、回弹检测,发现渠道底板、边墙厚度和硬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一律返工整改,有的进行现场拆除,真正实现“建一片、成一片、长期发挥效益一片”。目前,该县已完成小型灌区300多条,整治渠道3568千米,其中衬砌1569千米,已改造灌区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