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大化县“6.14”雨灾中蒙受巨大损失的汉世伟畜牧有限公司接到473万元理赔款,覆盖了该公司近4000头能繁母猪和2200多头育肥猪的死亡损失。据了解,夏季极端天气多,类似的通过保险弥补猪场风灾雨害损失的案例并不少。
按目前保费费率来算,仅估算能繁母猪保险、生猪育肥保险两项,就蕴含着约150亿元保费收入潜力,这块大蛋糕无疑对众多保险公司具有吸引力。但到目前为止,生猪业险种仍不敷养殖户应对灾害的需要,而保险公司也没有找到利益平衡点,无论险种丰富程度和保费来源都有待完善。
自上而下推行的猪业保险
自中央财政于2007年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起,农业保险便由此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发展之路。因市场未发育完全,各地、各个险种的实行情况也参差不齐。近两年来,财政部、农业部、保监会明显增加了联合调研、开会、发文的频率,共同推进农业保险的进度,预示着未来数年生猪板块的保险也会进一步得到强化。
除了相对成熟的能繁母猪保险外,其他险种也在政策的“春风”中逐渐发展。7月23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组织调研队伍了解山东宁阳县生猪目标价格保险。据悉,目前辽宁大连、北京、四川、安徽、湖南等地已经率先进行了生猪价格保险的尝试。据南方农村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6月份后已经有13个不同省的市县公布了育肥猪保险、生猪价格保险的相关政策。
因客观条件的制约,生猪业的保险在各地区进度有一定差异,广东高州在省内率先试点育肥猪养殖保险,目前覆盖了20万头育肥猪,进展不如预期,原因是受制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财政补贴跟不上。而江西南昌市宣布已在6月份完成试点,并过渡到全市实施育肥猪保险的阶段。
猪业保险难度高盈利难
生猪业险种最成熟的莫过于能繁母猪保险,多年经营下来,多数保险公司表示盈利困难。“一头母猪每年保费60元,按使用7年算,总的保费为420元,而保险金额为1000元,从推理和事实的角度都是容易亏损的。”广东省从事农业险的叶经理介绍,超过最佳育龄之后的母猪生病后,养殖场有可能出现不尽力救治导致死亡的情况,客观因素(理赔款和淘汰母猪的卖价差不多)增加了这种“不作为”,给保险公司带来压力。
叶经理透露,虽然保险公司在生猪业板块的业务不容易盈利,但由于是政策性的险种,该公司还是积极参与,并且在研究推出育肥猪保险。
不过由于环保、拆迁等原因所致,广东省内有些地方母猪大幅减少,保险公司会在这类区域停止能繁母猪保险业务。
中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杨经理介绍畜牧业保险特点时称:“相对于传统的企业财产保险,畜牧养殖保险承保的是生物资产,标的物本身的不确定性大、风险高大,保险费率高,理赔定责定损难度大、成本高、程序复杂。畜牧业一旦发生疫情,散播快,损失程度高,有系统性风险特质。”
但随着国家对农业保险的大力支持和农业保险规模的扩大,农险业务的巨大蛋糕还是吸引了保险公司的跟进。按目前母猪存栏量3899万头(能繁母猪每年保费为60元/头),年出栏6.24亿头(按PSY=16计算,生猪育肥险保费为20元/头),仅这两项收入总数就有148亿元。据观察,许多保险公司对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非常积极,比如人保财险、中华保险、太平洋产险、中航安盟等都有相关农业保险。杨经理介绍,2015年初保监会进一步放开经营资质以来,约5家未涉足过农险的保险公司进入农险市场。
猪有保险猪舍却没
“农户投保意愿非常积极,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保险对他们很有利。”叶经理介绍。由于生猪业保险有各级财政补贴,农户只需承担20%左右,因此接受度上并不成问题。但是对保险的认知上,他认为需要改善,“农业险客户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保险需要严格的合同文本表述出来,有些客户不理解,有些客户故意忽略属于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在生猪业保险推行过程中,农户骗保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传出猪价低迷、养殖户故意弄死母猪骗保的现象,这些也构成保险公司的困扰。为此,北京一家保险公司招聘了一批兽医专业出身的员工,该公司负责人称“不管有没有用,镇镇场子也是好的,潜台词是我们公司有兽医,你(养殖户)不要忽悠我。”
对此,保险业人士认为,养殖户树立正确、规范的保险意识,不贪小便宜,有助于生猪业保险的丰富和推广,最终更有利于行业发展。
险种的单一也是生猪业保险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能繁母猪保险为主,生猪育肥险、价格指数险还处于零星实行状态。一位粤西大型猪场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去年的台风“威马逊”没给猪群造成多大损失,却把猪舍毁坏了不少,但是没有相关保险,损失只能自己承担。叶经理介绍,目前除了猪和车以外,猪场的其他财物没有相关保险业务。
如何进一步完善生猪业保险?叶经理结合自己的经验认为:政府的态度很重要,因为涉及农业的专业知识,需要农业部门的技术支持,此外财政补贴力度也是决定能否顺利推行的因素。中怡保险杨经理也强调应考虑精细化补贴对象和差异化补贴方案。
另外,随着畜牧业的规模化,大型畜牧企业的保险需求也发生着变化,保险公司和专业保险中介应大力开发新型险种,特别是商业险种,畜牧业的收入损失保险和指数类保险,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多层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