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云南昌宁县冷凉山区找出路 中药材种植变荒山为“宝山”

   日期:2015-08-24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87    评论:0    
   顺着山路往上爬,路边的指示牌像是寻宝牌,指示着树林里的中药材。保山市昌宁县漭水镇山地众多。如果种植茶叶、庄稼等,每亩只能收入四五百元。中药材种植则每亩至少能带来上万元的收入,荒山变成了“宝山”。
 
  冷凉山区找出路
 
  昌宁县域内海拔高差大,干湿季节明显,立体气候突出。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冷凉山区占国土面积的70%以上。
 
  漭水镇党委书记施学荣说:“由于土地的产出率低,我们漭水镇外出打工的人非常多,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青年人的婚姻问题也比较难解决,造成不少社会问题。那基于冷凉山区的特点,我们想找到一个产业代替传统的种植业,发展当地经济。”
 
  中药材种植最终成为了漭水镇的选择。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有约2万亩,主要有重楼、当归、茯苓等40多个种类,产值高达3300多万元,实现人均年收入4000多元。
 
  以打造滇西最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为目标的漭水镇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不仅种植药材,还筹划建设科普园区和中药材种植学校,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到目前为止,示范基地已经完成5000亩核心区域的土地流转,开挖土地约3000亩,种植中药材2500亩左右。
 
  四种方式保收益
 
  那么,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农民受益呢?漭水镇交出的答卷上,有四种方式。
 
  最基础的,农民以土地的经营权入股合作社,获得土地流转的收入,保底是每年每亩600元。施学荣说:“漭水镇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的不少土地,是低产茶园改造出来的。每亩600元也比原来的收入(400~500元)高。”
 
  第二种方式是“企业+商会+合作社+农户”。商会对接企业承接订单,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建立基地,基地根据订单制定种植计划,带动农户生产。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防止跟风种植,避免扰乱中药材价格市场。同时,企业还提供技术支持。种植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能咨询到专业人士,中药材质量也更有保障。
 
  第三种是“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的方式,村集体以项目、资金、土地等入股,收益用于发展公共事业。2015年,当地村集体经济已经实现收入8万元。
 
  第四种是建设创业基地,一些土地少但是劳动力强的人家可以承包土地种植中药材,和基地、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开始自己的创业道路。
 
  林下种植调矛盾
 
  漭水镇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大量采用的是林下种植模式。在原有的树林中“见缝插针”地种下一棵棵中药材,最少影响生态环境,最大限度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也算是在开发和保护的矛盾中另辟蹊径。
 
  据介绍,示范基地目前种植有37种药材,主打的有贝母、草乌、重楼等5种。施学荣说,考虑到有的中药材生长周期比较长,当地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
 
  “长的比如重楼,1亩地需要投入10万元籽种,5年后能收入约40万元;短的是草乌,当年种当年收,当年就会有收益,每亩能有1.5万元左右的收益。”两相结合,能保证农民每年都有收入。
 
  然而,在采取种种措施的同时,漭水镇格外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良好的生态是发展的基础。施学荣告诉记者,下一步当地计划发展庄园经济,将旅游养生和中药材种植结合起来。游客们可以一边欣赏当地的山水风光、呼吸新鲜空气,一边品尝养身药膳。中药材种植将会为当地人带来越来越多的收益。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