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5日从甘肃省科技厅获悉,自2011年至今,甘肃已累计培育极边扁咽齿鱼等鱼类苗种50多万尾,并在黄河上游的大夏河、洮河等水域进行增殖放流,有效补充了黄河上游水域鱼类资源量,维护了黄河上游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日前,由甘肃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甘肃省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极边扁咽齿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和“黄河上游特有鱼类极边扁咽齿鱼放流效果跟踪监测研究”项目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
这意味着黄河上游濒危鱼类资源保护研究取得新的进展。此外,科技人员还对放流的极边扁咽齿鱼苗种进行跟踪调查,摸清了放流鱼苗野生条件下的生长和分布特性,对放流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估,为我省水生动物科学增殖放流提供了技术支撑。
长期以来,由于水电水利工程开发、城市排污、无节制乱捕、滥捞等人为因素的多重影响,加之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土著鱼类分布的局限性及本身生长慢、繁殖力低、性成熟晚的特性,补充天然群体数量受到限制,导致黄河上游土著鱼类资源迅速减少,不少珍惜鱼种已濒临灭绝。
近年来,甘肃水产科技人员围绕黄河上游濒危鱼类极边扁咽齿鱼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应用人工激素催产、肥水池塘培育苗种等技术,解决了人工培育亲鱼产卵率低和苗种培育规模小等难题,实现了极边扁咽齿鱼的规模化繁育。
极边扁咽齿鱼是黄河上游海拔3000米以上宽谷河段的独有鱼种,以前是黄河上游鱼类中的绝对优势种群。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加之人为过度捕捞,这种鱼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现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