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蔬菜之王芦笋娇 返乡创业货好销

   日期:2015-08-28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04    评论:0    
 

  周继新,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食用菌培育和种植,长达10年。2009年他试种芦笋成功,2013年返乡成立了西湖穗丰芦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着乡亲一起致富。
 
  一头略显凌乱的短发,一双简易的老式凉鞋,谁也未想到,眼前这位体型黑瘦、戴着边框眼镜的男子,曾是一名在长沙、南昌大型企业从事食用菌培育种植长达10年的技术专家。
 
  今年37岁的周继新,是西湖穗丰芦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从潜心钻研食用菌种植培育技术专家到雷厉风行的芦笋种植能手,他身上究竟有着怎样耐人寻味的故事?
 
  选择
 
  辞掉公职,食用菌专家转行种芦笋
 
  切割、整理、打包……烈日下的简易木板房十分闷热,只见周继新尽管忙得汗流浃背,双手却不停地给整理好的芦笋贴标签。
 
  周继新从湘潭生物科技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一毕业就回当地事业单位上班。因不满足于安逸稳定的生活,第二年,周继新辞掉工作前往长沙市一家大型企业担任企业高管副手,后又到南昌从事食用菌培育和种植工作长达10年。结缘芦笋则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是2007年9月,在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销售蘑菇时,有个摊位总是出现抢购情形。一打听,才晓得人家销售的是芦笋。”周继新说,后来上网查询才晓得芦笋被誉为“蔬菜之王”,是大家公认的保健蔬菜。
 
  当时南昌大超市也有芦笋销售,不仅售价高且主要从外地采购,因为那时候当地几乎没有人大面积种植芦笋。周继新因此认准了芦笋种植业的潜在商机。
 
  几经考虑,周继新做出一个决定:放下多年食用菌种植技术,和妻子一起租地种植芦笋。
 
  艰辛
 
  痛交学费,出苗率仅20%亏损3万元
 
  说干就干,租地、购买种子、开种……一番筹备后,2009年,周继新在南昌市郊区租了23亩地种植芦笋。
 
  由于种植技术不过关,周继新第一批播种的芦笋出苗率只有20%,损失达3万元。技术是种植芦笋的关键,周继新经过反复试验,从土壤检测、种子筛选到消毒处理,每个环节都十分谨慎。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次育种出苗率达到95%,移栽后的第三年,平均亩产鲜笋3000斤,中笋批发价6元/斤,创经济效益2万元/亩。
 
  在外漂泊的周继新,一直寻求适合项目回乡创业。芦笋种植让他尝到甜头,周继新说,芦笋市场需求大,他想回家乡带动乡亲种植集体致富。
 
  成就
 
  不忘乡情,回乡送真经共圆致富梦
 
  说干就干,2013年1月,周继新在西湖管理区西洲乡田园村租地200亩,成立了西湖穗丰芦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创业初期,周继新四处筹钱仍然资金不足。西湖管理区就业处负责人得知他的情况后,主动为他讲解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相关政策,并提供了小额担保贷款10万元。然而,除了资金压力外,村民对周继新种植芦笋这个新作物也持怀疑态度。面对村民的质疑,周继新四处说服亲朋好友和自己种芦笋,凭着这股冲劲,他做了当地芦笋种植上“吃螃蟹”的人。
 
  付出有了回报,芦笋从播种到出产品一般需要3年,他种植的芦笋由于管理特别好,第二年就出笋。芦笋种好了,怎么打开销路?最初进入市场,周继新采取低价赊销形式介入。今年5月,他带着34箱芦笋去长沙试销,半天过去仅湖南菌业公司订了10箱。后来周继新又硬塞给对方7箱。到了晚上,还有17箱芦笋没销售出去,准备回家时,湖南菌业公司打来电话说芦笋销售一空,剩余的全部都要。如今,周继新的芦笋不用出门推销,就有长沙、张家界等地的客户前来订购,完全不愁销路,年产值预计达到200多万元。
 
  谈到未来规划,周继新表示,合作社计划采取“农户+基地+企业”模式,带动更多农户种植芦笋,力争两年后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他表示,如果种植规模上来,他会考虑芦笋深加工,生产芦笋罐头、芦笋茶和芦笋酒等产品,做大芦笋产业。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