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汪银红创办的歙县拓宇生猪生态养殖基地,会发现不少与众不同之处:排排的猪舍之外,是片片的草场和一块块菜地,青青的生草和绿油油的蔬菜长势甚欢,不时可见工人捧着鲜草(菜)去给生猪喂食。
6600多万元的预算投资,60多亩的规划面积,年计划向市场提供商品猪3万多头。论规模,汪银红的养猪场在全市都是靠前的;不过,令其养猪场声名远扬的还因为猪肉品质好。“养殖过程中,我们从猪种的选择,到猪食的配比,再到生长管理,每个环节都力求做到科学化,猪肉因此更鲜、口感更好。”汪银红表示。
一般而言,一头生猪吃饲料生长8个月左右就可以屠宰上市。但汪银红不这么养。在生猪生长的后期,她很少给猪喂饲料,而是给它们喂食南瓜、秸秆、蔬菜等生鲜食物。她说,这样一来,虽然其生长放缓了,但是猪肉的品质却上去了,产品也因此更受市场欢迎。
汪银红基地猪舍的搭建全部用新型复合材料,采用全封闭模式管理和科学化机械通风,硬件设施高于一般水平;猪种引进拥有150多年历史的美国南通华多猪种繁育有限公司的美系种猪。虽说聘请了原种场专职饲养员指导饲养,但汪银红自己也努力做到对饲养全过程悉数在心、科学照料。寒潮来袭,她就采取科学措施升温保暖;每当酷暑,适时防暑降温。疫病防治是饲养环节的重中之重,她专门投入资金购置了恒温疫苗柜,适时给生猪注射疫苗。
出身于农村的汪银红从小就对养猪感兴趣。她说,年幼时,在农村,不论谁家杀年猪,全村男女老少都会赶去看热闹,大家七嘴八舌议个不停,讲得最多的就是饲养食料的差别、饲养方法是否得当。从那时起,她便开始琢磨养猪的技巧。每次进城最重要的事就是去新华书店看养猪方面的书籍。步入社会后,她打过零工、做过小本生意,后来还是选择了喜欢的养猪行当。
虽说已经50岁出头,但汪银红的思想很活跃,对“养好猪”的思考从未停止。借助电子商务的平台,她的生鲜猪肉已经实现了网上销售。如今,“互联网+”的思维渗透到各行各业,汪银红紧跟潮流,又积极探索“互联网+养猪”的经营模式。她正邀请专业人员开发一套“虚拟现实养猪系统”,借助这个系统,通过互联网发布指令就可以实现对基地生猪的养殖操控。将来,客户也可以选择一头猪作为自己的“宠物”,随时随地体验到养殖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