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傍晚,位于崖头街道乡宦庄村的海波生态农场里,迎来了30多名游客。“我们在农场里组织同学聚会,不仅能吃葡萄,还能唱歌,真是太美了。”市民陈女士说。
海波生态农场,是2011年由居住在荣成市区的于海波下乡创办的。近两个月来,海波生态农场头一年成熟的葡萄,不仅吸引了荣成市民前来采摘尝鲜,还吸引了烟台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葡萄园里办起“俱乐部”
“这是我们第一次以这么新颖的方式举办同学会。”陈女士说,她在高中时担任班长,参加工作后,每年都为同学聚会的地点和组织形式操心。当晚,陈女士的30多名高中同学一起在海波生态农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自7月份海波生态农场的葡萄陆续成熟以来,前来采摘品尝葡萄的游客络绎不绝。“差不多每天都会有游客来,这超出了我的预料。”于海波说。目前,海波农场发展了黑宝石、金手指等10余个葡萄品种,深受游客喜爱。
为了给采摘葡萄的游客提供休憩的地方,农场还专门开辟了一块可以乘凉的就餐区,并搭建了舞台,安装了灯光和音响,供大家就餐时观看节目。这就像是葡萄园里的“俱乐部”。
摸爬滚打叫响“生态牌”
为何海波生态农场的葡萄如此受欢迎?于海波回忆,发展农场的3年里他也吃过不少亏,但凭着不服输的心态逐步使农场走上了正轨。
于海波年轻的时候学木匠出身,在上世纪80年代末通过手工打造沙发、衣柜等家具赚到第一桶金,成了真正的城里人。随后,他创办了广告公司,并经营婚庆等业务。
2011年,是于海波开办农场的第一年,他在购买一批苗木时被人骗去了20多万元。“在中间人的介绍下,我提前把20多万元的货款打过去了,对方断断续续发来几袋子苗木,后来就不接电话了。”于海波说,他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20年,没想到这次竟然栽了跟头。
苗木不到位,急坏了于海波。这时,市农业局工作人员找到他,为其引荐了一位农学院的教授,该教授为他提供了一批好苗木,解了燃眉之急。有了好苗木,于海波还需要过硬的管理技术。“我自己去寿光学技术,回来后再指导工人们。我从小在农村生活,掌握了一些农业生产基础知识。”于海波说。
经过两三年的发展,海波生态农场打响了“生态”品牌。在水肥管理上,农场将羊粪等有机肥收集到沼气池中发酵,沼渣、沼液再通过管道输送到每个大棚中,实现了自动化施肥。在生物防控上,农场中安装了杀虫灯,每个大棚还统一安装了防护纱窗,将蚊虫拒之棚外。如此一来,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的葡萄树真正结出了“绿色”的果实。
带动辐射担当带头人
海波生态农场葡萄园兴建之初,就定位在生态农业发展的前沿,并以其带动辐射作用,使这一绿色产业不断壮大。于海波还有另一个身份——荣成市葡萄种植协会会长。
为了带动产业发展,于海波成立了荣成翠海葡萄合作社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抱团钻研种植技术。他带队上东北,下江南,走鲁西,访近邻,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优良的葡萄品种,因地制宜,找准科技发展的突破口和结合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葡萄种植和科普发展体系。他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会员、社员之家,成立了服务惠农车队,购置投影仪摄像机、照相机以及电脑等科普设备,让技术、服务、种子、苗木直达终端用户……渐渐地,形成了既有独创优势,又集百家之长的荣成葡萄种植集团优势。荣成翠海葡萄合作社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荣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威海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