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缺什么养分就补什么,农作物需要多少肥料就施多少,像这样的每家每户“按需施肥”将在重庆市成为现实。近日,市农资集团与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构建重庆新型农村经营体系,3年内,重庆市将建成300个测土配方终端配肥站,从而实现为一村一组甚至一户农民的土地“按需”配方施肥。
市农机推广总站站长曾卓华介绍,自2005年以来,重庆市已有35个区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累计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已达2亿亩。农技人员通过采样、肥效试验等,构建了全市水稻、玉米、小麦、红薯、马铃薯、油菜和莴苣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和施肥指标体系,并按不同的生态区形成了水稻、玉米、甘薯、油菜、小麦、马铃薯等大宗作物,以及柑橘、叶菜、果菜、烟叶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施肥配方。
市农资集团总经理助理王棋介绍,尽管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上已较为成熟,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却一直卡在“最后一公里”,即配方肥的加工环节上。其原因在于,目前的测土配方多为针对某一区域、某一农作物的“大配方”,但重庆山区的土壤情况、种植作物情况却各不相同,很难实现按不同农户的需求配置“小配方”化肥。
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上半年,市农资集团和一家机械制造企业联合研发出测土配方终端配肥机。其工作原理是,将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等成品化肥重新粉碎加工造粒,按照农户需求进行“量身配方”。简单的说,就是农户需要什么就配什么,需要多少就加工多少。
“我们目前已成功研发了三代测土配方配肥机。”王棋介绍,其中,用于村级农资网点的一代配肥机造价约1万元,每小时可配肥0.6吨,可为一村一组甚至一户农户进行“按需配方”;用于乡镇(街道)农资网店的第二代配肥机,造价在3万元左右,每小时可配肥1.5吨,可为优质粮油、蔬菜、水果生产基地等提供足够的配方肥;而在县级农资网点,将配备造价15万元左右的第三代配肥机,这种配肥机每小时配肥可达2.5吨,而且其后台与土肥站测土数据实现了无缝对接,可针对当地土壤、作物、施肥时间自动生成配方。
据了解,市农资集团将以重庆农资连锁店为载体,建设测土配方终端施肥站,而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则为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通过这种模式,未来3年内,重庆市将在37个涉农区县建成300个测土配方终端配肥站,每个配肥站都将配备店长、庄稼医生和肥料配方师,从而实现按农户需求精准配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