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降水过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山区显得格外清爽,群山间成片翠绿的庄稼与林木葱茏的山头连为一体,绿浪翻滚的薏仁米苗让山里的庄稼人提前触摸到丰收的喜悦,也让更多的贫困农户看到了脱贫增收的希望。
站在一片郁郁葱葱的薏仁米苗前,回龙镇纳壁村村民陈桂金对记者说,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2014年他自家的土地加上流转的土地,一共种植100余亩薏仁米,纯收入近7万元,一家人告别了贫困。“今年又种了100余亩,还与公司签订了每斤3.5元的保底收购价,不愁销路。”
一旁的兴仁县农技站站长杨连乾接过话茬:“还有个把月就要收割了,按每亩600斤至800斤产量计算,今年陈桂金一家的收入仍然可观。而全县像他这样的薏仁米种植大户有20多户。”
杨连乾说,同样一块地,种薏仁米的收益比种水稻和玉米高出1倍和2倍,且资金和劳动力投入相对较少,病虫害防治更容易一些,农民种植热情高。今年全县种植薏仁米30万亩,覆盖15个乡镇4万多农户10多万人,以户均种植6至8亩算,每户收入有1.2万元至1.6万元,其中有2万贫困人口可实现稳定脱贫。
地处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的兴仁县,近年来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特点和优势,产业结构调整顺应现代人们追求绿色、健康食品新趋势,把薏仁米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占全国70%的交易量在这里完成,并辐射到东南亚地区;20万人从事薏仁米种植、加工和贸易,占到全县总人口的40%;10多家深加工龙头企业除消化本县30万亩薏仁米产量外,每年还要从省内外“吃进”10余万吨。
兴仁县有种植薏仁米的传统,但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快速发展却是近年来的事。兴仁县农业局局长马德钶说,这两年,全县依托黔西南州农科所的科技力量,不断加大对薏仁米产业的扶持和农民技术培训力度,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迅速崛起,农民以专业化合作兴办的各类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短短三四年间就发展到400多家,对山区群众的脱贫致富发挥了显著的带动作用。如今,重点产区农民年收入的60%来自薏仁米产业。
“最困难的时候,两个孩子上高中、大学还要到处借钱。但自从几年前政府引导种了15亩薏仁米后家境就变了。”回龙镇狮子村村民魏兴贵对记者说,现在一家人吃穿用都不愁了,脱贫增收全靠薏仁米,加上家庭养殖业,一年的收入有10万元左右。“今年还与其他村民合伙办起了一家薏仁米加工厂,收益会更好。”魏兴贵说。
精准调结构,扶贫更精准。兴仁县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特色现代高效农业,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脱贫增收致富路,通过种植薏仁米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建新房、买汽车、投资办厂,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但一些种植大户期盼政府部门在市场风险防控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等方面,服务更精准、更到位、更完善一些,让产业优势成为可持续发力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