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金秋的河南省西峡县丁河镇简村,宛如一幅清新亮丽的国画: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白墙红瓦的小洋楼、错落有致的农家院、格调高雅的文化长廊、功能完备的文化大院、硕果累累的猕猴桃园……2014年,简村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这个昔日出名的山乡穷村,神奇地“蝶变”为名震十里八乡的“美丽乡村”。水清民富的背后,是西峡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强力支撑。
近年来,西峡县以菌、果、药为主的“绿色产业”为支撑,以宜居、宜业、宜游为发展定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改善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致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土地高效流转 串起绿色链条
“土地租给合作社不但有租金,每个月还能领千把块工资,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在重阳镇半川村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正在进行猕猴桃越夏管理的村民郑兴广难掩内心的喜悦。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产出率和机械化水平,该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零星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土地银行”,交给企业或种植大户。
华夏联诚果业商贸公司依托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建立“金桃”种植基地3000余亩,全部采用无公害种植管理,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五里桥镇黄狮村242户果农按厂家提供的技术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实行订单销售,果品销售价格比往年提高1.8倍。
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面积10.9万亩,有35家企业投资菌、果、药基地建设,建起了沿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沿鹳河百公里香菇标准化长廊,2014年,“果、药、菌”三大主导产业年产值超过40亿元,对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份额达到80%以上。
致力农游一体 做大观光农业
“从春季赏花,到夏秋摘果,每天前来采摘观光的自驾游游客多则数千人、少则几百人。不但卖了果子,还拉动了村里的餐饮、住宿等产业。”田关乡孙沟村支书马景龙告诉记者。瞄准特色农业观光、旅游配套服务、移民新村建设和民俗农耕文化四大类型,该县重点打造了田关乡孙沟村3万亩杏李基地、五里桥镇黄狮村万亩猕猴桃观光园、二郎坪镇栗坪村万亩山茱萸基地、丁河镇木寨村有机草莓采摘园等数十个农业观光旅游专业村。
每到双休日和节假日,西安、郑州、襄樊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能在这山沟沟里办宾馆挣钱,过去真是连做梦都不敢想。” 双龙镇化山村村民温小国感慨。目前全村已发展农家宾馆184家,拥有床位6000余张,旅游年收入达2000万元,村民纯收入的90%来自旅游服务业。
“三沼”综合利用 净化人居环境
在丁河镇木寨村,一座投资200万元,占地13亩,池容量1000立方米,年产沼气13.5万立方米,年供气400户的秸秆沼气大型集中供气工程已经建成投入使用。该村利用沼渣沼液栽培食用菌10万公斤,种植无土草莓5万多株,生产有机肥100吨,年产值可达80万元。
为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增加农民收入,该县大力推广“草-菌-沼-果”能源生态模式,高标准建造沼气池1.8万个,仅8万亩猕猴桃基地年利用沼渣沼液就达20万立方米;同时引领食用菌产业由噬林木到吃腐草、由木腐菌向草腐菌过渡和转型,给主导产业换上“绿色”和“节能”的标签。
瞄准“水墨龙乡、生态西峡”的目标定位,该县提出了“整合资源、全域景区”的发展思路,投资3亿多元,实施了311、312国道路面升级改造、房屋立面改造、“三线”入地、绿化美化、“清洁家园”等系列工程,实现了“绿、洁、畅、亮、美”。
如今的西峡,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了,山乡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