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土默川一派丰收景象。在土左旗那什图村,青贮玉米已进入收获期。作为呼和浩特市青贮玉米的专业村,今年该村6000亩耕地全部种植青贮玉米。伴着联合收获机的轰鸣声,成片的青贮玉米瞬间被加工成规则的颗粒,同时完成装车运输,整个过程迅速有序、一贯而过。这也标志着今年呼和浩特市60万亩青贮玉米进入收获期。
据了解,玉米是呼和浩特市第一大主栽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285万亩以上,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1.3%。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坚持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逐步扩大经济作物、饲草料种植面积,目前粮经饲比例达到68∶16∶16。
全市围绕这一主导产业,坚持为养而种,积极推进青贮玉米、粮经饲兼用玉米、畜牧草种植,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91万亩,其中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每亩的生物量可达4吨。从收入来看,青贮玉米与商品玉米持平或略高;从生产成本来看,可以节约收获成本100元/亩;从销售情况来看,做订单种植,有固定的销售渠道。此外,记者了解到按照整体规划,呼和浩特市奶牛饲养达到60万头以上,按每头奶牛2亩青贮饲料计算,全市需要种植青贮饲料玉米120万亩,种植60万亩畜牧草。
上述两项饲草料种植面积需要达到180万亩,占全市播种面积的26.3%,全市玉米转化能力需要达到300万吨,目前呼和浩特市生产的玉米总量缺口有190万吨,因此呼和浩特市大力发展青贮玉米、调整优化玉米品种结构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