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小小“菜篮子”,它可与千家万户的餐桌密切相关。今年,我区又有萧山传芳叶菜生产功能区建设等9个项目入围了2015年杭州市“菜篮子”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稳定了我区菜市场供应,也让马大嫂们的菜篮子拎得更轻松。截至2014年底,我区累计建设市级“菜篮子”基地面积达19435.3亩,蔬菜复种面积53523.9亩,蔬菜年总产量16.6万吨。
“菜篮子”基地保障市民餐桌供应
每天一大早,一个个蔬菜大棚里,工人们忙着采收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鲜蔬菜,搬上一辆辆货车,开往杭州主城区和萧山城区……这里是杭州萧山伟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是今年新入围的9家市级“菜篮子”基地之一。“目前是季节转换期,蔬菜品种不多,只有青菜、茄子、辣椒等五六种蔬菜。”基地负责人范正伟说,他们的生产基地年可生产蔬菜5000吨左右,有近20个品种的蔬菜,生产的蔬菜基本以供应本地为主,其中超市和餐馆是主要的销售渠道。“除了走进超市,订单农业也帮了大忙。”范正伟介绍,基地和一些食品公司提前一年就签订蔬菜收购协议,为其供应蔬菜作为包子等食品的原材料。
这几天,除了收获蔬菜,伟友农业还忙着进行蔬菜大棚的建设,新建25000平方米的大棚,配套有最先进的喷滴灌设施,其中有3000平方米的连栋大棚用于蔬菜育苗。“原先,蔬菜基地有部分是露天蔬菜,一旦天气情况恶劣,就会影响蔬菜供应,建立大棚后,可以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窘境,有利于蔬菜的常年供应。”范正伟说。
山东大芹菜、兰州包心菜……各种远道而来的外地菜,丰富了市民的餐桌。不过,每每遇到灾害性天气,外地菜不仅供应吃紧,身价也会“噌噌”往上蹿,这让马大嫂们的菜篮子也变沉了。而有了“菜篮子”基地之后,这种现象就大为改观。据悉,2015年,我区计划新建水产面积2000亩,建设肉禽收奶应急保供基地15个,新建保障型蔬菜基地700亩。
“菜篮子”供应重量更重质
在重“量”的同时,由“菜篮子”基地供应的本地农产品更注重“质”的提高。
近年来,我区从投入品监管、生产环节监督,到产品抽样检测、违法行为查处,实行全过程监管,并实现全区农业镇(街道)和“三品”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快速定性动态检测室建设全覆盖。年完成省市区例行定量检测600批次、蔬菜快速定性检测5000批次,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我区还通过项目引导、政策扶持、加强协调,已初步形成超市直供、摊点直销、单位直配、网购直送等农超、农校、农社、农居对接的“菜篮子”产品销售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还配套了“菜篮子”应急储备机制、价格调节机制、信息预警机制等三大机制,完善了应急预案,确保了“菜篮子”在灾期、淡季和重大节假日期间的稳定供应。
据了解,市级“菜篮子”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销售、配送等方面将享受市级补助资金的重点扶持。在基地产品市场销售价格明显低于生产成本价时,“菜篮子”办将按实际损失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在受到自然灾害严重危害时,对损毁的农业设施和农产品,将按受灾程度给予一定的灾后救济补助。对开展基地产品直供、直销、配送等新型农产品物流业务的市级“菜篮子”基地,在政府实行应急管理、平价让利销售时,对降价造成的损失将给予一定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