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农(副)产品“卖难”“买贵”问题困扰着广大农户、百姓,近年来,肇庆市供销社围绕这一“老大难”问题,创新推出“供销菜篮子服务快线”项目,实现“农餐对接”,确保百姓餐桌食品安全、新鲜、平价、便民。近日,记者走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基地,了解产销对接如何让消费者、合作社、农户三方受益。
产销对接,合作社营业额上升
近日,在封开县白垢镇扶六村誉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田头,该社理事长张水军告诉记者,白垢镇扶六村种植的新鲜时蔬运到肇庆城区卖,他们是第一个。
张水军解释,原因很简单,这原是一笔亏本买卖。他算了一笔账,蔬菜从专业合作社的田头运到肇庆城区卖,运输成本需每斤3毛钱,这对于原本就只有几毛钱微利的蔬菜来说,确实不划算。如果再扣除路途遥远的折损和保鲜措施的费用,肯定要亏本。
然而,自从该合作社与“供销菜篮子服务快线”对接后,“供销菜篮子服务快线”会派出冷链专车前来收菜和负责销售,打通了从田头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运输和销路问题的解决为誉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对接第一个月,该合作社的营业额就上升了30%。
据了解,该合作社目前有110户农户,自有基地700余亩、合作基地500余亩。看到与“供销菜篮子服务快线”对接后的发展势头,张水军表示十分有信心,并告诉记者,“我们争取在2017年能将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以上。”
据统计,截至7月底,“供销菜篮子服务快线”配送的机关团体饭堂有40多家,已安装配送保险柜的住宅小区40多个,实际开展配送小区28个,日均配送户数1500多户,预计年内可以覆盖端州城区80%的住宅小区,这也意味着时蔬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张水军说,这正是他计划扩大种植规模的信心所在。
市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伍尚贵表示,“市民不为买菜发愁,农户不为销路担忧,这就是市供销社组织实施农(副)产品配送服务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希望看到的结果。”目前,“供销菜篮子服务快线”已与市内60多个镇村蔬菜类、水产类、禽蛋类、畜牧类、山货类等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基地开展对接工作,并与省市内外的副食品类供应商和企业进行产销对接。
由于产供销一条龙,“供销菜篮子服务快线”辐射带动力强,在投入运营初期,就带动种养基地面积2万多亩,辐射带动农户3300户,辐射农户1.5万户,帮助对接基地农户实现收入有较大幅度提升,并有效解决农户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农(副)产品“难卖”问题,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从田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约了店面成本,有利于降低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供销菜篮子服务快线”所配送的农(副)产品普遍比市场便宜15—30%左右,有效解决市民的“买贵”问题。
加入合作社,农户收入增加
“供销菜篮子服务快线”工程实施之后,合作社的种植规模扩大,营业额随之增加,农户们不再担心自己的果蔬没有销路,农户们的收入也随着升高。
在封开县誉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莫树科是少有的青年男劳动力,他把家里的近3亩地租给了合作社,自己也在合作社工作。“以前种水稻,两季也就能挣2000多元,加上平时打散工挣的3000多元,一年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6000元。”莫树科算了一笔账,现在在合作社工作,每月的工资是3500元,加上一年的田租1500元,他每年的收入至少增加了37000元,还不包括妻子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
除此之外,记者发现,在田间干活的基本都是妇女,询问后方知,在该合作社打工的99%都是留守妇女。“她们有些把地租给合作社,有些和合作社合作,但都可以到合作社来打工。”张水军说,打工的形式很灵活,打短工的就按日结算工资,如果按月结算,工资就相对高一些。
注册品牌,提升农产品价值
不被大众知晓,明明是好东西最后要甩卖、贱卖,这种情况曾一度困扰着许多农户。如今,供销社除有计划地组织权威专家到田头讲解种植技术、科学合理施肥用肥知识,引导对接的基地农户进行科学种养外,还针对产品特色,主动帮助农民注册品牌,以品牌提升农产品价值。
仅鼎湖区供销社帮忙注册的砚洲粉葛、羚羊峡牌肇实等品牌已经远近闻名,而挂在该供销社会议室墙上的一排排名牌产品证书更是见证。在供销社的帮助下,许多肇庆特色产品都注册成为名牌产品。
有了品牌还得有销路。近农、亲农是供销社优势,也是供销社系统取信市场的“致胜法宝”。肇庆供销社主动承担起农户与市场的“中间人”,减少市场流通环节,带领农民致富。
威龙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是鼎湖区供销社在2004年注册的一家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肇庆的各种特产。通过公司在农村成立合作社,让农民种植各种特产原料,再由合作社收购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完成产销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