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想给葡萄上保险?还真不是容易事

   日期:2015-09-22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05    评论:0    

  眼下,郑州荥阳的烂石榴正在被以每斤4毛钱的贱价进行抢救式处理。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农庄里晚熟的葡萄,很难找出一串完好的。这一切,都拜上月末的那场冰雹和几场大雨所赐。

  冰雹不仅砸坏了农作物,还砸到了一个产业的“痛点”。大河报记者调查发现,想给石榴、葡萄、大枣、西瓜这样的经济作物上个保险,冲抵一下“看天吃饭”的风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感叹:损失严重,今年是个大“灾年”

  节假日,到四环周边的农庄摘葡萄,已成为不少郑州市民休闲的选择。但最近,记者接到不少读者反馈,今年的葡萄烂得多。对此,大河报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走访。

  在二七区侯寨乡的一些农庄,记者发现不少葡萄园中,依然还是满架的葡萄,但十分可惜的是,很多葡萄都烂了。而连霍高速沟赵站附近的一个葡萄采摘农庄里也是如此情形。

  “前段时间的冰雹,再加上几场雨水,葡萄都烂了。”侯寨乡一位农户说,今年是葡萄收成“大灾年”,他家2.5亩葡萄,往年能收入3万元左右,今年能收1万元就不错了。

  其实,遇上灾年的不仅仅是葡萄,石榴的“境遇”似乎更加糟糕。荥阳石榴种植户孔先生说:“现在看到石榴我就难受,我们一个合作社,几百家农户,受灾率至少在70%,一下子几百万就没了”。

  如今,孔先生则忙着将那些被砸坏的石榴收集起来,卖给收石榴皮的中间商,用做中药。“4毛钱一斤,但也比扔了强啊”,孔先生很是无奈。

  迷茫:能不能给石榴、葡萄上保险?

  一场冰雹就可以让数百万的投资血本无归。那能不能给这些葡萄、石榴上个保险减少损失呢?当记者就此询问一位石榴种植大户时,其一脸茫然地反问记者:哪里能上?

  究竟有没有地方能给这些经济作物上保险呢?记者对河南省内的几家主要保险机构进行了走访,结果发现,想给葡萄、石榴上保险,确实不容易。

  在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诸如石榴、葡萄等经济作物还不在其承保范围之内。原因很简单,作为政策性保险,这些作物不属于国家政策性补贴的范围。“我们目前的业务还主要是面对诸如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能繁母猪、奶牛等。”上述人士表示。

  而在人保财险河南分公司,记者也没有发现相关险种。其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两年他们推出过针对新郑大枣以及中牟西瓜的险种,但葡萄与石榴目前产量还达不到要求,风险比较高。“由于属于商业险种,农户积极性不高,推广起来也比较难,所以我们还没有做。”该工作人员表示。

  最后,记者在平安财险河南分公司找到了“石榴险”。据其一位业务经理告诉记者,去年该公司将石榴的果树与果实两个险种合二为一,这样一来,如果受灾,一份保险,可以保两样,但业务量很小。

  记者发现,石榴其实已经算是“幸运”的了。虽然2014年,苹果、种子等地方特色险种,生猪、小麦目标价格保险等创新险种已经开始在河南破题起步,然而,在记者的走访中,始终没有找到与葡萄相关的险种。

  无奈:从成本“考量”,农业保险还有长路要走

  其实,从数据来看,河南农业保险领域近年来还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今年5月28日,由河南省政府金融办、河南保监局联合主办的“河南农业保险的探索与创新”研讨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今年1至4月,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7.64亿元,同比增长75.68%。

  不过,虽然增速快,但总量并不大。根据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今年7月份公布的结果显示,通过之前对河南省内40县农户和农业保险公司进行随机调查发现,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保险参保率仅为21.2%。

  属于政策性补贴范围的粮食作物尚且如此,而那些不在补贴之列的特色经济作物的情况更可想而知。由此不难看出,河南农业保险的普及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为何这些特色险种推广起来比较难?一位行业人士以石榴险为例给记者说出了原因。“像小麦、玉米这样的大宗农产品,种植户只需负担保费的20%,剩下的由财政补贴,而石榴险属于商业险种,保费需要种植户自己全额买单。”上述人士表示。

  据记者了解,平安财险河南分公司推出的石榴险,保费为保额的6%,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亩地保1万,就需要花费600元来投保。此外,由于石榴属于特色果树,并不是大范围种植的,所以投保险种的推广有很大的区域限制。

  另外,当记者把打探到的消息反馈给相关石榴种植户时,某个农庄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还是靠天吃饭吧”。他告诉记者,自己种了200亩石榴,每亩能收入5万元左右,如果按这个数额来投保,一年光保费就60万。“即便一亩保一万,一年也需要12万,有这个钱我还不如自己做防护,也多花不了多少钱。再说了,极端天气也不是每年都能遇上,这个太贵,不划算。”上述负责人表示。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