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明显高出的树冠,就要适当修剪一点。树枝不能太密,要留一点空,这样光就能照到整棵杨梅树。”日前,浙江省慈溪匡堰镇农办的一名工作人员一边帮助农户修剪杨梅树,一边介绍如何更好地对树木进行生态化采后管理。
据了解,杨梅是匡堰镇南部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产业。眼下已到了杨梅采后管理的关键时节,着眼于为明年杨梅丰收打下良好基础,匡堰镇在全镇范围内积极推行生态化采后管理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针对杨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过度精细化管理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受影响等问题,我们从科学施肥、合理修剪、割灌除草等方面进行了转型。”匡堰镇农办工作人员介绍,该镇尝试结合生态理念,具体根据树势强弱和结果的多少推行配方施肥,并采用开沟深施的方式,增强土壤的保肥能力,避免因施肥过度而造成环境污染。此外,通过合理修剪形成丰产树冠,将洒落的树叶进行及时有效清理覆盖,提高蓄水保土保肥能力。
为了保持山林水土、保护生态多样性,匡堰镇还同步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引导梅农在清理周边杂草时禁用农药除草。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则积极推广杀虫灯诱杀,减少污染源,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
截至目前,该镇杨梅产区的1.3万亩杨梅已基本完成生态化采后管理工作,为明年杨梅的增产增收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打好了坚实基础。预计全镇明年杨梅产量可达3000吨,同比将增产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