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思想、行为、观念
创新驱动,首先要创新观念。我国研究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在一线实践的管理者,及政府管理部门,应该突破思想的藩篱,聚焦中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特点,探索其运行的规律,拟订相应的政策与策略。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创新驱动发展。
二、健全我国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
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更没有形成价格信息网络,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服务与指导明显不足,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挫伤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鼓励、支持、督促各地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供求信息和价格指数,以指导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
三、创建我国农产品国际物流港口
当前,我国正在加紧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国内农产品流通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环境。我们做好顶层设计,加快拟订立足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的详细规划,抓住发展的机遇。建立农产品国际流通港,降低进口果品价格。冲破现有体制机制和条块限制束缚,选准并重点扶持富有特色的“一县一品”、“一市一品”,助推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
四、关注世界农业生产领域的创新驱动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农业方面早已开始实施很多先进的科技手段,如英国的“大数据”平台、德国的“数字农业”、法国和美国完善的信息化体系,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五、培育我国农产品流通新增长点
敢于直面我国农村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帮助农民换回“真金白银”。我们要以龙头产品为抓手,着力创建农产品品牌;通过不断完善“良种良法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冷链物流体系、销售配送体系、产销对接体系、生产者利益保障体系”建设,打造流通平台,为蔬果生产提供储运保障;建设好农产物流园区,确保食品安全;建好农产品检验中心、农产品信息流通追溯中心,及时发布流通信息和价格指数,指导农产品生产与流通逐步走向有序规范,最大限度减轻损耗、增加农民收益。
要解决农产品结构性短缺与结构性过剩交替出现的矛盾,必须善于运用“大数据”和“云平台”、“互联网+”,推进农业产业化,创建完善多种经营模式。为防止果蔬、猪肉等大宗农产品产量经常大起大落,在积极推行市场自有基地建设同时,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技术+市场”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合作社与农户采取注资、入股等方式,注重开展技术培训、种子发放、农资扶持配送,以及现场指导、合同收购等,帮助农民规范化种植。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政策、策略、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创新,推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大发展,真正为解决农民增收提供更多、更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