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陕西:门前建起“聚宝盆”——记安塞县大棚产业

   日期:2015-10-23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46    评论:0    

  历经几次高潮和低谷,随着技术问题的突破和惠民政策的落实,安塞大棚产业迎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成了这个小县城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项目。目前,全县共有设施蔬菜5.25万座,其中大棚4.04万座,工棚1.2万座,实现产量24.02万吨,产值6.02亿元,棚均收入达到15600元,大棚产业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脱贫致富。

  好产业带来好日子

  “第四个就是我们家的大棚,我今年也开始种呀。”10月14日,在安塞县化子坪镇河西沟村,一位正在修建水塔的村民指着山下一座大棚满脸喜悦地说。顺着村民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44座新建的大棚整齐地排列着。

  十月的陕北,天已渐冷,刚刚下过雨的山路泥泞不堪,车开过去,不时地还会有淤泥溅起,但是,这丝毫不能阻挡人们致富的脚步。

  “现在村民一有空就在自家大棚里忙活。”在化子坪镇徐坪村村口,74岁的鲍建富笑呵呵地说,“现在村上大多数家户都有大棚,收入都不错,每个棚一年下来能有个5万来块的收入,基本上没有出去打工的。”

  “这务大棚绝对划得来,市、县、镇都有补助,水电路也都是政府负责,农民自己只需出四五万块,正常经营一年就基本回本了。”村支部书记鲍庆雄说,“就连鲍东风家现在都种上了大棚,憨人都变成精人了。”鲍庆雄口中说的鲍东风从小智力就有问题,一直是村子里的贫困户,如今靠着帮扶政策建起了大棚,挣了钱后还新修了院子、养了猪羊,生活总算是走上了正轨。贫困户张占雄家里现在也种着两座90米的大棚,每年收入七八万块,再过两个月,今年栽下的茄子就可以上市了。

  化子坪镇油坊坪村辖6个村民小组,261户,1300多人,建有大棚286座,徐坪村就是其中的一个,靠着精准扶贫的政策,家家户户开始建大棚,基本实现户均一棚。

  “我们这道川大多数种的都是茄子,苦不重,一天干四五个小时就行了。”眼下正是茄子栽种时节,油坊坪村高巨鹏的大棚里,茄子苗早早就栽下了,昨天又刚刚给大棚换了新膜,他说,“种大棚好着了,每个棚能挣个四五万元。”

  好效益带来返乡潮

  “销路不存在问题,现在蔬菜商都是直接把车开到大棚地里来,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把钱给赚了。”化子坪镇党委书记高流告诉记者,化子坪镇、镰刀湾乡等安塞北川一带大棚种植都选择的是产量高、销路好的茄子,形成了一川一品的品牌化规模,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也返乡回来种大棚。

  “我以前在外面打工,主要干点装潢工作,后来看大棚发展得不错,就回来了,每年都能挣五六万元。”在镰刀湾乡史川村,47岁的闫忠刚近年来依靠着种大棚,已经在县城里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肯定比打工好,打工断断续续,这个收入稳定。”

  “就是靠着种大棚,我们村从以前的懒汉、二流子村变成了有名的大棚村,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村上已经有300多座大棚了。”史川村村支部书记高光荣说,“刚开始是上门求农民发展大棚,现在根本不用做工作,每次新建大棚,都争着抢着要种,有什么新技术,也都舍得投资,积极性相当高,现在大概有二三十户,以前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到村里开始种大棚了,这就是放在我们农民家门口的‘聚宝盆’!”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素有“陕北好江南”的宝塔区南泥湾镇千亩水稻一片金黄,秋风吹过掀起层层麦浪,“陕北好江南”的风光逼真再现。

  10月15日,记者来到南泥湾镇九龙泉村的千亩水稻种植基地,稻谷联合收获机、水稻专用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在稻田中穿梭作业,收割、脱粒、卸仓、装车、运输……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以前都是小块种植,人工插秧、收割,用人多,耗时长,现在全部都用机器,一天可以收割60多亩。”正在现场指挥收割的延安南泥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玉峰对记者说。

  在南泥湾种养殖公司,偌大的院落里晾晒的全是稻谷,收割机脱粒后的稻米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银光,几名工人正忙着检验装袋。“这是刚刚收割来的稻米,晒干后装袋入仓,便于贮存。”正在把稻米摊开的一位工人说。

  南泥湾曾是历史上的“陕北好江南”。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此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以“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成为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这里虽是丘陵沟壑区,但川地开阔,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据高玉峰介绍,正是看好南泥湾适宜保植水稻的优势,2014年,延安南泥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千余万元,在南泥湾九龙泉村整合3000多亩农田,购置插秧机、水稻专用拖拉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化机械,在以九龙泉川道为核心的示范区栽植水稻1600余亩。

  今年,该合作社雇佣技术员和当地农民共计20多人,加强管理,科学灌溉,1600亩水稻喜获丰收。高玉峰说,目前合作社的工人全员上劳,机械全部投入使用,每天平均收割水稻60多亩,晾晒、检验、包装、入库等工作紧跟其后。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天气晴好的话,加紧收割储藏速度,估计再需半个月就可全部实现颗粒归仓。

  “机械化装盘播种育苗,泉水浇灌、机械化插秧,施用农家肥……南泥湾天然无公害水稻平均亩产800多斤,其稻谷品质经权威机构检验认定为绿色食品,每亩收入在4000多元,实现了优质和高产。”该合作社负责水稻种植的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我们会扩大种植规模,争取把南泥湾绿色大米销售到北、上、广等大中城市,叫响‘南泥湾大米’品牌。”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