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记者来到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只见连片晚稻田埂里竖立着“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牌子格外显眼。
看着稻浪翻滚,全旺镇农办主任林晓军的心情格外舒畅:“这儿有1500亩稻田,稻穗沉甸甸的,又是一个丰收年。再过几天,就可以收割了。今年这片田平均亩产有望超过1100斤,比去年增长10%以上。”更让他欣慰的是,这是在药肥减量的情况下实现的。
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了,稻谷产量却增加了,而且品质更生态、更放心,秘密就在田间地头。
一盏盏黄色的太阳能杀虫灯,是杀虫利器。“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捕害虫,对稻飞虱、螟蛾的捕杀效果非常好。”林晓军介绍,每20-30亩安装一个太阳能杀虫灯,工作时间是晚上8点到12点,这段时间害虫比较活跃。夜里12点以后,益虫活动比较多,所以就关灯,避免误杀。性诱捕器也发挥着大作用,每亩安装一个,利用性信息素,对螟虫的诱杀效果很好。
操作道两侧种植了不少香根草,它们也是杀虫能手。“这种草耐贫瘠,抵御虫害的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快。”区农业局农技专家陈雪峰介绍,香根草的挥发物对水稻螟虫雌蛾有较好的诱集作用,可诱使螟虫在植株上产卵,而香根草的活性成分对螟虫幼虫有毒杀作用,杀虫效果好。
以往,农户一般把田埂清理得很清爽,不留杂草,但这里的田埂上却长着很多杂草。“这是为了给青蛙、瓢虫、蜘蛛等提供栖息场所,它们是水稻害虫的天敌,所以要保护好。”陈雪峰说,害虫天敌数量增加后,也为农药减量出了不少力。
“我们现在种稻要靠科技,防病虫害是利用生物防治,插秧、收割全程机械化,省工又省力。”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种了240亩晚稻的王水龙告诉记者,他规模化种稻有6年时间,利用农业科技种粮面积是逐年递增,去年他种了200亩稻谷,净赚10万元。今年,估计有17万元的收成。
今年是王水龙的稻田全面推广物理、生物杀虫技术的第一年,成效明显,农药使用量较去年减少了一半。同时,通过增施配方肥、沼液、有机肥等,使化肥使用量减少了10%。
如今,全旺、高家、大洲、杜泽等乡镇的田间地头也都安装了不少这样的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捕杀器,田埂留草、有机肥代替化肥等正在被越来越多农户应用。
“药肥减量是衢江发展放心农业的重要举措,既能让生产更生态,又能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放心指数。”陈雪峰介绍,今年,全区已完成测土配方施肥53万亩次、推广商品有机肥1.35万吨,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12.5万亩,减少化肥用量510吨、农药使用量10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