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村产的大棚蔬菜每天要用三张小货车拉到县城卖,如果5年前乡党委不是一抓到底的推行‘党建引领产业’模式,今天哪里来的蔬菜可卖呢?”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永拉嘎村党总支书记李卫军,每当说起永拉嘎村大棚蔬菜的发展历程,总要对乡党委推行的党建与扶贫“双推进”模式竖起大拇指。
据捧当乡党委书记钱斌介绍,过去,永拉嘎自然村因盛产稻谷在当地小有名气,但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受到限制。2011年5月,在综合分析永拉嘎村委会的区位优势后,乡党委政府决定依托云南红塔集团扶贫挂钩该乡的机遇,投入帮扶资金35万元帮助村民发展大棚蔬菜。
然而,祖祖辈辈习惯了依靠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过日子的村民,却没有一户对大棚蔬菜感兴趣。看好大棚蔬菜前景的钱斌没有放弃,他鼓励村支委成员和骨干村民党员率先示范种植。同时,乡党委发出号召:每一位副科以上乡干部负责挂钩3户种植户,任务是不仅要督促村民把蔬菜苗种起来,还要帮助村民销售成品蔬菜。
为让永拉嘎大棚蔬菜种植得到科学指导,乡党委政府还利用红塔集团的产业扶持资金聘请福盛大棚蔬菜种植合作社专业技术员,为23名大棚蔬菜种植党员示范户和村民建起10亩大棚,并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
“2011年8月底,第一季永拉嘎大棚蔬菜成熟了,我找到县城两位卖菜的维西老乡,请他们把我联系户的蔬菜给推销了。”钱斌说,那时候乡干部帮联系户销售蔬菜可是各显神通,有的到周边学校推销,有的与施工队联系。
“我家种植蔬菜面积有3分,第一年第一茬种了小瓜、白菜,在乡干部的帮忙下卖得2000多元,比起种包谷可划算多了。”村民叶丽萍是第一批大棚蔬菜种植党员示范户,回忆乡干部当年的“良苦用心”,至今感激不尽。叶丽萍算了一笔账,她说:“过去永拉嘎村民种水稻,亩产1000斤,按每斤1.5元计算,一亩水稻年毛收入就1500元,扣除种子、肥料钱和劳务费就成负收入了。”
农民群众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如今,乡党委推行的党建与扶贫“双推进”模式,永拉嘎村委会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60亩,有100户村民种植大棚蔬菜实现增收。按照一亩年纯收入1.2万元计算,全村仅大棚蔬菜纯收入到72万元。
通过发展大棚蔬菜的成功经验,捧当乡在核桃、石斛、天麻等特色产业建设中也探索开展了“双推进”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