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在宁夏西海固以往撂荒的旱地上,大片玉米收割后的金黄色映入眼帘,正在整理高效节水滴灌管道的农民喜上眉梢:“今年这片地有水浇、收成好”。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第一次用滴灌设备种玉米。村书记曹辉说,全村7000多亩土地,原来12眼机井只够灌3000多亩,剩下的当旱地种。今年铺设了高效节水管道,3个机井能灌2000亩地,旱地变“水田”。
“种地省心多了。”一些村民告诉记者,用了新技术,原来靠天吃饭的旱地,现在有专人统一灌水,产量还多了20%,1亩地1年灌3次,每次用水最多10立方米。
西海固地处宁夏中南部,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当地群众人均占有可利用水量仅51立方米,加之大水漫灌的落后用水方式,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增收困难。
为进一步实现农业节水,宁夏今年加大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尤其在中南部山区,随着节水灌溉技术不断完善,农业耕作也逐步精细化、现代化。
记者来到中卫市沙坡头区柔远镇雍湖村,当地通过推行滴灌设施,亩均节水550立方米,节水的同时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理,经测算,今年亩均节肥10公斤至15公斤,亩均增产50公斤至100公斤。而且,土地采用机械化耕作,每亩还节省4个劳动力。
借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宁夏干旱区优势特色产业迅速发展。目前,中卫市形成了硒砂瓜补灌、香山北麓枣瓜间作、北部沙漠速生林滴灌等致富产业,农业生产不断向产业集约化、产品优质化转型,农民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多。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吴洪相说,宁夏近年来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截至去年底面积累计达196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项目区经济作物亩均增产30%以上,亩均增收超过1000元。预计到年底,全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达230万亩。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在宁夏中南部贫困地区逐年得到推广,在中国西北贫困人口集中的新疆、甘肃等省区也被广泛应用。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新疆高效节水农田面积已发展到4180万亩;而甘肃省从2013年起针对河西走廊7个地市,开发高效节水灌溉土地面积1000万亩。
据了解,今后,部分西部省区还将持续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探索利用设施和技术让有限的水浇更多的地,以农业高效生产带动当地农户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