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刘志荣:张家口打工妹返乡创业带领乡亲致富

   日期:2015-11-16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939    评论:0    
    为供哥哥上大学,妹妹放弃学业
 
  刘志荣,脸上写满了“80后”女性的顽强与自信。
 
  为了供哥哥上大学,她曾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毅然到北京打工。
 
  刘志荣今年28岁,出生在宣化县大仓盖村。
 
  一头皮肩发,衬托出她的清秀。
 
  大仓盖村是一个自然村,人们主要靠种植一些谷黍和玉米等大田作物,十年九旱,收入微薄。
 
  2003年,村民刘庆贵的儿子刘志刚考上了石家庄铁道学院,这个只靠种地的维持生计的家庭更困难了。
 
  2004年,女儿刘志荣也拿到了河北管理干部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对于别人家来说,两个孩子都能考上大学,是件天大的喜事。然而,对于刘庆贵来说,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眼看着女儿大学开学的日期一天天临近,为了给女儿凑5000元学费,平时一向不抽烟的刘庆贵,那几天,蹲在墙根儿底下,一个劲儿地抽着闷烟。
 
  “爸爸,我不去上大学了,咱们全家一起把哥哥供出来。”聪明的女儿看出了父亲的心思,安慰父亲说道。
 
  8月29日,正当许多准大学生们拉着行李箱,去往上大学报到路上的时候,刘志荣却背着父亲悄悄地把通知书藏了起来,简单收拾了一下衣服和生活用具,背起行李,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异乡打工的路是艰辛的,但远比刘志荣当初想象的要难得多。
 
  试想,一个十七八岁的山城女孩,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城市,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谈何容易。
 
  初来乍到,刘志荣在北京王府井附近一家饭店当起了服务员,由于自己肯吃苦,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两个月后,成了10多个服务员中的佼佼者,月工资达到了2000多元。
 
  虽说刘志荣挣上了工资,能够养活自己了,但她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每月除了按时给哥哥寄上大学的生活费,剩余的钱积攒起来补贴家用。
 
  刘志荣打工的饭店旁边就是一家大型超市,但是她从来没有进去给自己买过一件衣服。
 
  返乡创业,建起林下养鸡场
 
  2008年中秋节前夕,刘志荣辞掉了饭店的工作,来到北京市郊区一家大型养殖场,边学习养殖技术边了解市场行情。
 
  在此期间,她认识了在养殖场当技术员的张家口市桥东区西榆林村青年高永庆。
 
  2008年年底,“北漂”了4年的刘志荣和男友高永庆,携手回到了家乡。
 
  2009年,刘志荣和高永庆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后,刘志荣决定将林下柴鸡养殖,作为自己创业的目标。
 
  草帽山,位于桥东区西榆林村南,树木葱茏,空气清新。
 
  山下,果园成片,草场茂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养殖的好地方。
 
  2010年,受姚家庄镇招商引资政策的吸引,刘志荣卖掉了自己市里居住的楼房,多方筹资15万元,在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她在公公高和承包的草帽山下的20亩果园里,建起了“南山果园柴鸡养殖场”。注册了“庆荣 ”商标 ,开始了柴鸡养殖。
 
  “近年来,人们对柴鸡蛋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我们当地养鸡户大都是散养性质的,养殖场规模小,人们一年四季吃的大部分是来自外地的高价蛋,养柴鸡市场具有巨大潜能。”刘志荣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柴鸡蛋以无公害、无污染、天然绿色等特点,在市场上越来越走俏,但养柴鸡也存在着很大风险,在家人和朋友的质疑声中,她将希望寄托在了养殖柴鸡身上。
 
  2010年,刘志荣从北京峪口孵化厂购进5000多只鸡苗,6个月后柴鸡开始产蛋。
 
  那阵子,刘志荣经常往返于我市农科单位、畜牧兽医站和养殖场之间,参观、求教、听讲座、学习有关养殖管理和疾病防疫知识,购买了《家禽用药指南》、《鸡病诊治大全》等书籍,订阅了相关报刊,在养殖方法上采取了传统的散养,全天侯光照散养,以山果、虫草、草籽为主食,以玉米、小麦、麸皮等为补食,在鸡舍里,采取三层木架,作为柴鸡夜间休息的场所。对雏鸡采取暖气调温、湿度监控等科学养殖技术。
 
  恰逢当年柴鸡蛋价格好,她当年就赚了15万元。
 
  刘志荣掘到第一桶金后,欣喜万分,她第一次尝到了养鸡的甜头,也第一次尝到了创业的艰辛。
 
  为了提高柴鸡蛋的品质,刘志荣从鸡饲料入手,配置了胡罗卜、大白菜、玉米等纯粮食饲料,使柴鸡蛋更天然,更绿色。
 
  引进新品种,“五彩柴鸡蛋”走俏市场
 
  2012年1月,刘志荣从电视上看到一期节目,一些农民将红、黑、紫、绿、白五种大米合在一起卖,名曰“五彩米”,比普通大米的价格高出好多。她突发灵感,能不能将“五彩米”拷贝到自己的鸡蛋里,提高鸡场的利润空间呢?
 
  当年2月份,她经多方考察,陆续从保定引进了柴鸡、乌鸡、海兰褐、海兰白、海兰灰五种新品种鸡苗各1000只,她将五种不同品种的鸡进行散养。
 
  柴鸡产的是浅绿色的蛋,乌鸡产的是深绿色的蛋,海兰褐产的是褐色的蛋,海兰白产的是白色的蛋,海兰灰产的是粉色的蛋。
 
  从此,刘志荣养鸡场中的“五彩柴鸡蛋”诞生了,一走进市场,即刻受到消费者青睐。
 
  她又将“五彩柴鸡蛋”用竹篮盛装,外面再用保鲜膜包装起来,每斤价格15元,一下成为“礼品蛋”,走进了各大超市和商场。
 
  “现在,宣化一家超市答应‘五彩柴鸡蛋’进驻,我还和北京市门头沟区一家单位签订了每月2000斤的订单,‘五彩柴鸡蛋’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刘志荣谈及未来,高兴地说。
 
  如今,刘志荣的柴鸡场已经发展到10000多只。
 
  抱团发展,带动14家养殖户共同致富
 
  “一人富了不叫富,大家富了才算富。”
 
  几年来,刘志荣靠养殖柴鸡,渐渐脱了贫,但她想的更多的是,让喜欢养殖的农户都富起来。
 
  10月29日,走进宣化县赵家窑村,武风军养殖场内,2000多只柴鸡在果树下争相觅食,武风军和妻子各提着一个塑料桶,正在给鸡抛撒饲料。
 
  “啊呀,这几年柴鸡能养的这么好,全要感谢西榆林南山果园柴鸡养殖场的刘经理,人家赊给咱鸡苗,免费给咱做疫苗,提供技术,统一销售,养不犯难,卖不犯愁。” 提起刘志荣帮助他家建柴鸡养殖场的事来,武风军感激地说。
 
  2013年秋天,刘志荣为了扩大养殖,新建鸡舍,宣化县赵家窑村村民武风军和妻子给养殖场送砖,当武风军夫妇看到刘志荣的养殖场办得红红火火,于是,萌发了也想养殖柴鸡的念头。
 
  当他们夫妻二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刘志荣爽快地答应了,并决定扶持他们进行养殖。
 
  第二天,刘志荣便和丈夫一起来到武风军家,帮助他们选址、盖鸡舍,随后,又把鸡苗送到了他们家。
 
  2014年3月,张北县海流图乡农民王军,慕名来到南山果园柴鸡养殖场,购买了3000只鸡苗。在刘志荣的帮助下,如今已经见到了效益。
 
  其实,像武风军、王军一样,崇礼县白旗乡张秀梅、赤城县大海陀乡高强、怀来县西八里村的胡晓军等14家养殖户,这些年都在刘志荣的帮助下得到了发展。
 
  14家柴鸡养殖总量达到了5万余只。
 
  “为了让附近的乡亲们充分利用荒山林地,大力发展柴鸡养殖,明年,我准备推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家庭养殖。由我向农户提供雏鸡、技术、包销鸡蛋,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柴鸡养殖。”提起今后的打算来,刘志荣满怀信心地说,她计划明年成立姚家庄柴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十里八村周围的农民发展养殖,增加收入,进一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