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市委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海淀区作为中关村示范区的核心区,将如何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来深化科技创新?27日,海淀区区委书记崔述强表示,海淀区将率先实现疏功能、减人口,为做好“创新”、“发展”、“服务”等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崔述强介绍,在产业、人口疏解上,海淀区将严格有序地控制增量、疏解存量,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在此基础上,海淀区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今年8月,海淀区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的若干措施》,提出了36条落实措施,其中,关于“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措施有13条,目前已有几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如关停了9家一般制造业企业、36个低端有形市场,通过疏解教育功能转移了5500名学生,通过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集体经济业态调整升级,疏解散租人员4400余人。
海淀区商务委主任王澎表示,对于疏解腾退出的空间资源,将主要用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适量置换成聚人少的高精尖业态,实现空间资源的集约高效再利用。聚焦民生保障,发挥“互联网+传统服务业”优势,支持众多应用互联网技术、面向社区服务的新兴便民商业服务模式快速发展;聚焦产业升级;聚焦生态环境建设,将部分腾退出的空间用于城市休闲空间、公共绿地等建设,进一步提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海淀区在全市各区县中商品交易市场疏解力度最大,共疏解36个市场,营业面积减少23.3万平方米,出租摊位减少6649个。在疏解低端有形市场的同时,海淀区为保障百姓生活的便利性做出了多种举措。据海淀区商务委主任王澎介绍,为推进基础性便民设施的建设,近两年来,市、区财政已投入近9000万元,用于规范建设菜篮子、早餐等便民商业网点。目前,海淀区在关停市场周边新建和改造蔬菜零售网点76个,增加蔬菜面积近5000平方米,为居民日常提供保障。
在未来发展上,王澎说:“我们以区政府文件形式印发了《海淀区菜篮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按照平均每个社区、村都有一个规模售菜点的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资金支持标准,争取在2017年底扶持售菜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网点500个,2018年底扶持总数达到700个。”
王澎还介绍,为了保障海淀区冬季蔬菜零售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海淀区从今年11月起至明年2月29日,组织辖区内各类蔬菜零售网点开展“蔬菜保供应,平价惠民生”的活动。目前,已有229个规范网点参与进来,参照北京市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公布的日平均菜价,每日提供6-10种低于超市平均价的平价蔬菜。海淀区还会结合线上线下等互联网方式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接下来,将会逐步形成以驻点经营为主,直通车进社区为辅,线上线下结合、网上配送为补充的菜篮子供应体系。王澎说:“为建设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我们会完善便利店、菜篮子、早餐、回收、家政、美容美发、代收代缴等基础性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文/本报记者李梦婷
亮点
科技:打造“双创”平台聚焦高精尖领域
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淀区区委书记崔述强介绍,海淀区将大力推动京津冀跨区域开放创新,形成以中关村为龙头、以当地科技产业园为载体、多元主体共建共赢的创新格局,并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将海淀区基本建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对于如何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洁尘表示,中关村将会顺应开放创新的新趋势,打造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聚集配置中心。“我们将重点围绕‘一城三街’加快聚集创新创业人才、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创业服务等高端创新要素。”宋洁尘认为,中关村核心区有北大、清华等高校83所,区内聚集了科研院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11家,这都为中关村创新要素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外,为率先贯彻落实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配合国家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中关村将主动推动国家创新基础平台建设,配合北大、清华和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培育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
宋洁尘介绍,中关村接下来会聚焦高端人才引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市场准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等重点领域,深化全面创新改革。
近两年来,中关村西区引领着创新创业大潮。宋洁尘表示,中关村会打造一个“双创”平台,聚焦推进高精尖领域创新创业、促进产业链高端环节创新创业、鼓励高端业态创新创业三大方向推动创新创业。“比如我们园区的麓柏科技研发的全闪存软件定义云存储系统产品,成为全球首款针对云计算市场全新开发的商用存储产品,目前已经在Facebook美国数据中心试用,成为中国首款打入美国大型数据中心市场的核心IT产品,这就是我们要重点支持的高精尖创新创业领域。”
产业:退出一般性制造业聚焦产业升级
目前,海淀区正在加快退出一般性制造产业,聚焦产业升级。崔述强说,海淀将以中关村科技城为核心,以中关村大街为主脉,形成贯通南北、联动东西的高端高效的产业空间新格局。
海淀区发改委主任梁捷介绍,截至10月底,瑞萨半导体、通达耐火等9家企业实现生产环节疏解及工艺停产退出。与此同时,海淀也在进行着产业升级。比如,而曾全国闻名的海淀图书城也进行着产业升级。据悉,海淀区委区政府通过区属国有企业回收、回租海淀图书城部分楼宇资源,调整转型成为中关村创业大街,成立一年来聚集了车库咖啡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30余家,入孵创业团队超过600个,融资总额超过17.5亿元,成为全国创新创业的新地标。四季青镇西郊汽配城,曾经被誉为“京城汽配第一家”,今年9月已实现关停,未来将在现有土地上打造“科技、金融、文化”相融合的现代金融文化产业园。
人口:疏功能减人口探索实行项目人口评估
崔述强介绍,要率先实现疏功能减人口,探索实行项目人口评估。“目前,我们在强化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通过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打非治违、出租房屋管理、地下空间清理等措施带动人口结构调整。”
其中,产业业态的调整对调控人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淀区发改委主任梁捷说,在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集体经济业态调整升级后,拆除违建大院3万平方米,疏解人口4400多人。
海淀区作为教育大区,有序推动了区域教育资源辐射输出。目前,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向顺义杨镇、房山良乡转移5500名学生。另外,海淀区今年还将区属3所职业高中合并为1所,校区减少3个,在校生人数减少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