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云南)论坛暨云南国际茶叶交易中心成立大会在昆明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2015年全省茶业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茶产品已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国际茶叶交易中心是由滇红集团、茶马司茶叶等8家茶企共同出资组建,致力于以茶叶为主的云南高原农特产品贸易,以及茶叶种植、采摘、加工以及环境保护和新技术研发。它的成立,意味着云茶产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未来,还将与东南亚国家各交易中心开展联盟与合作。
近年来,云南围绕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科技创新等方面强化措施,加大扶持,挖掘民族茶文化内涵,在茶叶产量、茶农收入、企业效益、财政税收、市场份额等方面实现了稳步增长。今年,全省茶园面积突破600万亩,毛茶总产量达到36万吨,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收入达到2600多元,茶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10多个县市区产茶,涉及茶农800多万人,涉茶人口达1100多万,占云南总人口的近1/4。”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国际茶叶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天权说,今年,全省茶叶采摘面积540万亩居全国第1位,600多万亩茶园面积居全国第2位,但茶业综合产值仅居全国第5位,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收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也是云茶目前所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王天权看来,近年来,云茶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弱、小、乱等现象依然存在,在消费逐渐回归理性的大环境下,云茶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上下工夫。省茶办主任王兴原表示,经济下行压力下,国内茶叶产量呈现产能过剩趋势,加上一些省份还在扩张茶园种植面积,整体形势较为严峻。云南作为茶叶大省,产量虽大,但基础设施滞后,加工能力、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企业实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更需要抱团发展,以提升普洱茶、滇红茶的品牌影响力。
声音——云南应给传统产业注入新内涵
由中国经济时报、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云南)论坛暨云南国际茶叶交易中心成立大会,除探讨茶产业的发展趋势外,还邀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就“经济转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主题演讲。他指出,经济新常态下,云南不能一味追捧新兴产业,更应该结合本省特点,为包括茶产业在内的传统产业注入新的内涵。
刘世锦指出,经济增速触底的一个关键变量是高投资触底,以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托于高投资,而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与80%左右的社会总投资相关,因此投资增速触底可以描述为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三只“靴子”落地。当前,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两只“靴子”已经相继落地,房地产投资也开始回落。当房地产投资回落到位,加上新增长点的成长,以及严重过剩行业退出,经济触底时期将来临。
“面对经济下行,各地都在想办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云南不能一味追求高精尖产业,更应该结合自身产业优势,致力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刘世锦表示,预计到2016年中期,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诸多产业都将触底反弹,但从国际经验看,中国经济触底后不大可能V型反转,而可能呈L型,进入新的增长平台可能需要相当长时间,企业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