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纳雍县老凹坝乡龙场村有这样一个人,他放弃了在纳雍县城,乃至在贵阳当老板的生活,毅然决定回到老家龙场村,将闲置多年的旧房屋改成了农家乐,把丢荒已久的自留地种上了经济林,这些让他成了村里人眼中的“另类”,他就是陈俊。
回乡三年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的农家乐已经基本成型,经济林初见规模。下一步他将以农家乐为中心,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运用已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富而不炫
不忘感恩社会
2003年,陈俊离开老家龙场村来到纳雍县城打拼,刚来纳雍主要以做小生意为主,后来经营百货店让他淘得人生第一桶金。由于有经营百货店的经验,于是他想自己开公司,把浙江生产的半成品运回纳雍,比如洗洁精、洗衣粉、肥皂等,然后再进行加工售出。
陈俊的想法虽然很好,但由于这个项目的环保手续没有批下来,开公司的想法被迫宣布“破产”。2009年,陈俊离开纳雍来到贵阳,顺利地开了一家日用品销售公司,生意如火如荼。他也成了龙场村的“大老板”。
陈俊在外闯荡十多年,虽然挣了不少钱,成了同村人眼里的“有钱人”,但他即便有钱却时时不忘感恩社会。
“这么多年在外面做生意挣了些钱,就想为家乡做点事情,哪怕微不足道,但回想起来觉得很欣慰。”陈俊说。
在做生意的几年时间里,陈俊几乎每一年的重阳节都要到老凹坝敬老院看望老人,每次都会带上三四千元钱的米、肉、白糖等生活必需品。他还为龙场小学捐赠了90元每套的座椅板凳共90套,为学生送去书包、笔等学习用品。2007年,他为龙场村提供了20多吨肥料,请老凹坝乡政府对龙场村村民进行调查,肥料发放给家庭条件困难的群众。
辛苦创业
付出终见成效
2013年,陈俊得知老家龙场村要修建铁路的消息后,义无反顾选择回乡,进入了返乡创业的“浪潮”大军中。
回到老家,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各方面的压力和困难接踵而至,但陈俊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先是整理旧房屋,又以2.88万元每亩的价格买断了自家房屋周围3亩多土地,然后又花10多万修建院墙。就这样,“陈老三农家餐馆”的牌子就立在了他院墙的大门口。
农家乐已经初步成型,可以带来一定收入,但客源还是比较少,主要是修建铁路的工人,前来火车站参观指导的领导。“由于开设农家乐的房屋和所需的一些食材都是自己家里的,所以开支比较少,一年下来能赚三万多块钱。”陈俊笑着说。但不管农家乐能赚多少钱,对陈俊来说都是好事,起码能为他发展其他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陈俊在开设农家乐的同时,也发展种植、养殖业。养殖主要以养鸡、鸭、鱼为主,但还未形成规模。种植方面,到目前为止已经移栽了4亩多桂花,育成活的桂花苗有一万多株,银杏苗有三千多株。
整合资源
发展特色农家乐
陈俊回乡的两年时间里,先后被评为老凹乡致富带头人,农民讲师,以及担任纳雍县食品安全协会副会长职务。为了更好带动村民致富,陈俊成立了纳雍县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让更多人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陈俊育的一万多株桂花苗,三千多株银杏苗,如果移栽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陈俊心里早有打算。“一个人富不叫富,全村人富起来才叫富,桂花苗可以移栽后打算让其他农户参与进来,他们出土地,然后进行分成。十年后桂花树将带来收益,一棵桂花按产一斤计算,市场价800元每斤,全部成活的话,一年能收入800多万,这将是一个可观的收入。”陈俊说。
“依托火车站和货运站,凭借便利交通和大量的流动人口,整合资源,发展生态养殖、生态种植以及生态旅游,从而带动农家乐的发展。”走出陈俊家时,他一一为记者介绍了自己的规划,思路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