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机”所蕴含的经济价值,我市种植户、养殖户纷纷申报有机产品认证。然而在“有机”的消费市场,却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尽管有机食品发展很快,但距离实际应该具备的市场仍相差较远,其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如何更加完善有机食品的认证,如何让有机食品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是制约这一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超市,与普通果蔬农作物分开摆放的有机食品很容易被认出来。精美的包装、小容量的分装,以及明显高于同类普通产品的价格,无不证实有机食品的“身价”。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我市有机蔬菜生产、销售等环节,探寻我市有机蔬菜市场的行业状况。
种植农户 青睐“有机” 致力于提升蔬菜附加值
“种植的是有机蔬菜吗?”16日,在唐家乡东山村蔬菜基地,对于记者的询问,合作社的村民郭安国回答说,基地里有部分蔬菜是有机方式种植的,但还不能称为有机蔬菜,因为还没有获得有机蔬菜证书。
郭安国告诉记者,在2010年,他们蔬菜基地生产的青椒、番茄、茄子成为了遂宁首批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蔬菜品种。为了继续提升蔬菜的附加值,唐家乡东山村按照有机生产规程生产,力争尽快获得有机蔬菜证书。
同样,看到“有机”所蕴含的经济价值的,还有大英县鑫燕畜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艳。早在2011年,吴燕就把合作社生产的“鑫燕牌”野鸡和野鸡蛋申报有机产品。经过两年多的等待,“鑫燕牌”野鸡和野鸡蛋成功取得有机畜产品认证。此外,大英的“康乐梦想”牌土鸡和土鸡蛋也取得了有机畜产品认证。
零售终端 因销售模式不同 “有机”市场出现冰火两重天
记者分别走访了我市城区的多家大型超市。在各大型超市的生鲜食品及休闲食品销售区,记者看到,与普通食品消费者络绎不绝的场景相反,各种“有机”产品却备受冷落。
“有机的价钱贵,而且消费者认可度并不高,更多顾客还是愿意买那些普通的新鲜蔬菜。”优玛特超市生鲜区的导购员告诉记者 。
然而,在社区、街面等小果蔬店,因其销售模式不一样,“有机”产品却卖得比较好。
在射洪,有一家专门销售本地经过绿色认证的有机蔬菜和水果的“绿缘果蔬”店,不但销售的产品有保障,还购置了自备仪器,顾客可以亲手对蔬菜水果进行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从开店至今,该店的生意都很火爆。
在市城区德胜路新开了一家社区超市,带着泥土芳香的原生态蔬菜分外受青睐。店老板廖勇那“放心菜,无农药、无化肥、无激素”的吆喝对顾客有强大吸引力,每天从他自己的种植基地拉来的蔬菜都全部卖完。
顾客声音 蔬菜是否“有机” 顾客存有疑虑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顾客对于有机蔬菜的消费有不同的看法,在很多顾客眼里,有机蔬菜是高消费的“奢侈品”,且对蔬菜是否“有机”存有疑虑,仍然倾向于购买普通蔬菜。
在优玛特超市内,记者随机访问了几位买菜的顾客。顾客杨女士说:“感觉都是差不多的东西,也吃不出什么不同,价格还那么贵,我从来不买。”其他顾客的回答如出一辙。
另外,部分顾客表示,如今生活质量提高了,只要能保证健康,对于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也愿意多花钱。但是对于市场上的有机产品,还有的顾客怀有疑虑:“说是有机产品,我怎么知道是不是真的?”
行业分析
破解“有机”市场难题
需获取正规“身份证”
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均表示,尽管目前有机食品发展很快,但距离实际应该具备的市场仍相差较远,其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如何更加完善有机食品的认证,如何让有机食品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是制约这一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行业人士分析,目前,我市有机、无公害蔬菜的消费市场仍不理想,市场接受的程度还极浅。其原因并非是市民”缺钱“,而是对有机蔬菜的种植、营养价值和质量优势等缺乏了解,不愿意掏腰包购买。
要破解有机蔬菜市场难题,需及时获取有机蔬菜证书,有“身份证”了,自然就能获得消费者的真正认可。另外,经营者可以通过体验式参观活动,“零距离”接触有机蔬菜,了解有机蔬菜的种植过程,体验有机蔬菜的无污染、富营养和高质量的特点。
此外,在销售环节,也应破除摊点待客临门的旧销售模式,借鉴创新的销售策略,将有机食品送到市民的餐桌上。
来源:遂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