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以新主体、新服务为驱动,着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产品(000061,股吧)效益,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新年伊始,济宁市兖州区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正式启动,新兖镇喜耕田农机合作社递交申请,要购买5台大马力拖拉机。合作社理事长陈继军说,这5台140马力拖拉机,主要用于合作社的深松机和深耕机作业。
添置新机械,合作社看重的是新收益。喜耕田合作社今年把重点放到了保护性耕作上,初步估计,这5台新机械能直接带动作物亩均增收5%以上。动力要升级,作物品种也要调整优化,合作社流转的3000多亩土地里,济南17、新麦26等高效优质品种长势正喜人。陈继军说,这些小麦亩产达到1300斤以上没问题,而且价格比一般的小麦每斤高1到2毛钱,一亩地就能增收200多块钱。
陈继军不断创新的底气来自适度规模经营。数据显示,目前山东省拥有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全国最多,全省40%以上的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和新主体相伴相生,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也在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德州齐河的美东农业科技公司建起900多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将它们租给农户,自己专职当起“技术保姆”,全程指导农户标准化生产。当地种植大户王兰中就是受益者之一。他说,公司的技术员给他提供了垄上栽培新技术,原先种在沟里的蔬菜如今种在垄上,这样栽上苗后能节水50%,农药也能节约60%。
新的种植模式让王兰中的蔬菜贴上“绿色”标签,价格高了三成。通过服务带动,农业科技公司的农资销量也涨了六成。如今,这家农业科技公司的服务范围已经能够覆盖周边几个乡镇,面积达到了四万两千亩,占到了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六分之一。
目前在山东,像这样的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已有20多万个,覆盖种植、畜牧、养殖等各个领域,随着这些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水平的不断进步,农产品正在逐步由过去的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优化、效益提升。
专家介绍,山东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十三连丰,好成绩同时也是新门槛,大部分土地产量难以持续提升,普通粮食品种销售难、价格低、效益差,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发展。要跨越这道门槛,就必须有新的增长点,而这些新的增长点就来自农民组织起来闯市场,来自下大力气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来自和市场接轨、脚踏实地送到田间地头的贴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