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农民日报记者高文和中国渔业报记者刘林,在省水产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陪同下,深入监利县汴河镇和棋盘乡湖区对当地虾稻连作农民进行访问,了解当地的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
步入田间,稻田套养小龙虾,虾肥稻香。笔者随同记者了解到,位于该县汴河镇匡老村的监利县兴星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200余人,水产养殖面积2451亩,主要采用虾稻连作模式进行生产。平均每亩收稻谷600公斤,亩产小龙虾110公斤以上,每亩纯收入达4500元左右,对比单一种稻模式亩增收3500元以上。该社成员徐星东,搞虾稻共作已有4年了,50亩稻田,每亩最高产量可达130公斤,年纯收入20多万元,他向两报记者介绍:虾稻种养过程不用农药,稻茬被小龙虾利用后成为天然有机肥,并且水稻虫害发病率低,杂草少,产量高,小龙虾增产的同时,每亩稻谷可增产200公斤。棋盘乡沈塘村党支书黄善中自豪地说道:“现在全村2600亩稻田中,2200亩是虾稻共作养殖模式,1亩地可产成品虾120到130公斤,水稻600余公斤,1亩地纯收入将近6000元。这种养殖模式好管理、投入少、省人力、产出高,大家种田的积极性提高了。一对留守的老农夫妇一年纯收入有10多万元,一般一个对子劳力可以轻松种养100亩面积,由于面积不够,都把种稻养虾当作一种消遣。”
据了解,监利县现有稻田面积207万亩,其中宜渔低湖田8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00万亩,粮食年产量13亿公斤,水产品年产量27.9万吨,粮食和水产品生产是该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虾稻共作是一种高产高效、节能节地、生态环保的稻田新型种养模式,可达到虾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良好效果,为提高稻田利用率和粮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监利县已开发虾稻共作面积20余万亩,每亩对比单一种粮增加纯收入4000元。今冬明春,该县将通过财政奖补方式,鼓励各地再开发高标准的回形池虾稻共作模式3万亩,可直接增效2亿元。
采访结束后,高文和刘林对监利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大加赞赏,表示要将监利虾稻共作优化模式向全国推介,为开发生态种养、促进农民增收作出有益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