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怀柔区渤海镇渤海所村群兴种养殖合作社社长刘春明却依然在他的杏福园里忙着为杏树剪枝。15年前, 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在荒芜的河滩上建起了一处杏园,这里的1700余棵杏树见证了他的创业之路。不仅如此,他还用果园里的树叶、草虫喂鸡,让鸡粪给果园增加地力,在160多亩的河滩地上闯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新路,成为当地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一面旗帜。
返乡承包荒滩 建起杏福果园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刘春明的老家怀柔区渤海所村传来一条消息:几年前,村里出资在村西南河滩建起的那块160亩的杏园,因土地稀薄,果园荒芜,准备招租懂行人承包,以挽救这个频临荒芜的杏园。谁承想,村里的大喇叭播放了好几天,却无人问津,村干部为此心急火燎,希望能有一个吃苦耐劳的懂行人包下这片果园,也好让果园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此时在京城建筑业打拼了17年、职位已升至项目经理的刘春明,出人意料地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辞职回村承包那片荒废的杏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160亩的果园荒草丛生,仅靠刘春明夫妻俩显然不行,于是,刘春明便发动家族成员协助自己除草灭荒,清理乱石,平整园地,修建道路,架设铁篱笆。待这一切就绪后,夫妻俩的身体也跟着瘦了一大圈。果园虽说干净整洁了,但由于果园土壤贫瘠,加上没有水利配套设施,杏树长得十分缓慢。正在刘春明一筹莫展时,时任村党总书记的张崇国无意中的一次点拨,让他茅塞顿开:“没有水利配套设施,可以自己在园内打井;给果树施肥缺少肥料,可以在果园散养柴鸡”。建议虽好,可养鸡离不开人,也离不开鸡舍,要想在果园里把鸡养好,就得把家搬到果园来,为了这,刘春明再次做起了妻子和孩子的工作,之后,便在果园里建起了简易房屋,举家搬到了果园。这样一来,尽管远离了村庄,生活有些寂寞,但却给果园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接下来,刘春明夫妇俩在果园里试养了300只柴兔和2000只柴鸡,开始了他的综合发展之路。为了充分合理利用果园土地,他们把果园分为种植区和养殖区,在种植区域内间或种植了甘草、丹参、地黄等中草药材,当年就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正当刘春明和妻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2004年的一场禽流感让他家一下子损失了4.5万元。面对挫折,刘春明没有屈服,而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他在科学管理果树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养鸡规模由原来的2000只扩大到1万只,并用养鸡产生的有机肥料进行树下施肥,促进果树生长。在夫妻俩的辛勤劳作下,如今160亩的鲜杏园已进入盛果期,年产鲜杏超过2万公斤。每到采摘时节,红彤彤的鲜杏便招来众多游客,多时,一天就有200多人,园子里百分之八十的鲜杏都是通过采摘卖出去的,由此一来,鲜杏的价格也由每公斤6元增至10元。
引进宫廷黄鸡 发展循环经济
在杏园创业之初的5年里,刘春明经过实践摸索坚信:走“林禽”兼顾的路子没有错。在此模式下,既能维护水土平衡、避免土地污染,又能改善、滋养贫瘠的土壤,培育无公害食品,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可谓一举多得。经多方考察,刘春明决定从内蒙引进自1986年就在北京绝种的、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品种的中华宫廷黄鸡。
之后,刘春明的这种“林禽”生态循环种养殖模式引起了市农科院相关专家的关注。杏园被确定为北京农林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中华宫廷黄鸡养殖示范基地、怀柔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科院先进技术的支持,给杏园注入了生命之泉。在农科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下,刘春明巩固了杏园的发展模式。在此后的几年里,刘春明不断摸索养鸡的窍门,先后在果园种植了紫苏、三七、黄芩、桑叶等中草药材,实现了鸡食草虫、杏花、中草药,鸡粪给树施肥增高效的良性循环,不仅如此,他还给不同时期所产的鸡蛋分别起了开苞蛋、杏花蛋、桑饵蛋等名称。自从刘春明家的宫廷黄鸡吃了中草药之后,鸡场已连续多年没闹鸡瘟。不仅如此,所产鸡蛋还实现了优质优价,每公斤竟卖到了40元。
说起这事儿,其中还有个小故事。刘春明说,有一次他将自家的柴鸡蛋运到北京农副产品展销会上去展卖,见有的商家将柴鸡蛋卖到5元一枚。刘春明心想:“你的鸡蛋凭什么卖到这个价,我就不信我带来的柴鸡蛋比不过你。”随即,他当着众人的面打了一个鸡蛋,麻利地用筷子将蛋黄夹了起来,并说,这就是我家鸡蛋的品质,不服气你们可以拿自己带来的柴鸡蛋和我比一比。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刘春明这一招真绝,大伙一下子围拢过来,争相买起他6元一枚的柴鸡蛋,事后刘春明介绍说:两天展销会,卖出500多枚鸡蛋。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其鸡蛋产品还被展销会筹备方评为优质农产品。
巩固产业模式 带动村民致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春明的种养业有了起色之后,便萌发了新的想法,他要办一个种养殖合作社,把周围的村民组织起来,跟自己一同致富。
为了这个宗旨,刘春明把自己的合作社取名为“北京渤海群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其含义就是通过众多乡邻的参与,让合作社兴旺发达起来。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发展社员115户,现已形成集种养殖、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园区。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近几年,刘春明还在杏树园里种植了栗蘑,每年的栗蘑废料又成了喂鸡、给树施肥的好材料,使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目前,园内杏树已发展1700棵,这几年,他又在园区植桑树1200棵、核桃树700棵、野生猕猴桃树400棵,成为名符其实的“百果采摘园”。
眼下,合作社基地已划分为中华宫廷黄鸡养殖、农作物种植、食用菌种植和办公生活接待四个区域。产业基地已形成较为合理的“立体交叉式”格局。夏季,树上有鲜果,地上有柴鸡、蔬菜和食用菌;秋季有鸡蛋,成熟的杂粮、中草药。形成了以大杏为核心的“杏树种植+栗蘑培植+中华宫廷黄鸡养殖”的“林禽”循环农业产业模式。
为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这两年合作社完成了由采摘园到公路主道的田间路硬化。此外,果园还实现了滴灌设施建设,保证了果树用水,并在果园甬道上架起了钢管大棚。为让前来这里观光采摘的游客找到家的感觉,园内还开设了便餐,游客在这里可以吃到地道的、纯天然的农家饭。
在谈到未来发展时,刘春明说:“合作社将以种养基地为依托,不断改进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带领社员走上更加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