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日下午,市民高军沿着竹皮河象山市场河道边散步时发现河里有条“鲶鱼”,于是和附近的店主朱高平将这条“鲶鱼”捞上岸,两人在意识到“鲶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后主动报警,后巡警联系渔政部门工作人员,将这条娃娃鱼带到漳河水库放生。
19日下午4时左右,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在竹皮河象山市场河道边,有人捞起了一条娃娃鱼。
记者接到市民报料便赶往现场。“真稀奇,竹皮河里还能捞起娃娃鱼。”二十余名群众围站在朱高平的店前,观赏从竹皮河里打捞上来的娃娃鱼,乐呵呵地向记者分享这一新鲜事(如图)。记者得知,这条被放置在塑料盆中的娃娃鱼有40多厘米长,3斤多重。记者发现娃娃鱼身上没有鳞,背部有许多灰色的斑点,头部扁平,口大,有四只脚,身上的黏液特别多。
“现在竹皮河水位低,我在岸边溜达的时候看见有一条‘鲶鱼’在水里,然后我就去找朱高平帮忙捞。结果捞上来这条‘鱼’,有四肢,有爪还有趾头,当时还吓了我一跳。因为之前通过电视看到过这种‘鱼’,所以立马就知道这条‘鲶鱼’其实是条娃娃鱼。”最先发现娃娃鱼的高军向记者介绍,他知道娃娃鱼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吃的,所以报了警。
巡警赶到现场就给市水产局渔政处拨打了电话,让他们前来处理。10分钟后,市水产局渔政处工作人员李元国赶到。李元国仔细观察后,对大家说,“这确实是条娃娃鱼,学名叫大鲵,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也非常感谢你们对娃娃鱼的保护和对渔政工作的支持。”李元国对高军、朱高平两人能主动报警上交娃娃鱼的行为大加赞赏。
渔政工作人员已将娃娃鱼放生。
食用人工繁殖子二代以上的娃娃鱼不违法
李元国向荆门晚报记者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在第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但应持有相关许可证。根据以上相关法律条例,人工养殖的娃娃鱼是可以吃的。
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子二代以上的娃娃鱼才可以食用、开发利用。也就是说,野生娃娃鱼繁殖出来后进行人工饲养的叫子一代,不能食用,再下一代叫子二代,也就是“孙子”辈娃娃鱼,可以食用开发。前提条件是经营者必须持有渔政部门批准颁发的《水生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水生野生动物驯养证》复印件、《运输证》等相关证件,向经营所在地的渔政部门提出申请之后,才能销售娃娃鱼。
如何分辨野生娃娃鱼与人工繁殖娃娃鱼
对于如何区分娃娃鱼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繁殖的,李元国介绍,可以从5个方面来判断。
首先从外表皮肤看,野生大鲵背部皮肤光洁平整,皮薄均匀,有蜡质光感。而家养的背部皮略厚,疣粒粗糙且无光质感。其次,从体色看,家养殖的大鲵体色一般为灰白色,颜色浅;野生的大鲵大多有花纹,体色深。第三,从体状外形看,野生大鲵由于长期自然觅食,体形较长,头部显得大,肌肉紧实。而家养大鲵体态臃肿,肥厚笨拙,肌肉松软。家养大腹褶较宽、较软,容易显露在体外,而野生或生态大鲵腹褶较短、较厚,不容易显露出来。第四,抵压背部肌肉,野生大鲵的肌肉弹性强度较大,用手指抵压反弹力大。而家养大鲵弹性弱,用手指抵压,感觉软塌,反弹无力。第五,从反应看,野生大鲵性格凶猛,对刺激反应迅速,常常主动攻击接近的生物。家养大鲵反应温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