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脸庞、胖胖的身材、黑黑的皮肤,这是一个昔日扛过枪、打过工、蹬过黄包车的山里娃。10年间,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业路上越走越远:开发挂锁,产品远销中东;种植瓜蕉,受到了省领导的亲自授奖;培育木耳,成为金华“黑老大”。
艰辛创业挂锁出国
70后的张仲义出生在浦江县北部偏远山区岩头镇,家中有3个姐姐、两个哥哥,可谓一贫如洗。
不甘于贫穷的张仲义,自小就喜欢折腾。16岁那年,张仲义刚念完初中,就借着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农村实行首轮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自己的承包田里与父亲一起,开始挥锄、挖田、放水、养鱼;18岁时响应政府号召,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3年后,退伍回乡的张仲义又从野草丛生的羊肠山道跑到了车流如潮的繁华县城,拉过黄包车、摆过夜地摊、做过小生意,之后又到锁厂打工。
在锁厂,他与来自丽水的小陈姑娘相识、相恋并喜结良缘。次年,勤劳的小夫妻就前往丈母娘家,在“中国黑木耳之乡”的龙泉,学起了黑木耳栽培,并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聪明的小两口又因地制宜,凭借浦江是“中国挂锁之城”的优势,前往义乌篁园市场,用借鸡生蛋、筑巢引凤的模式,租摊代销经营起了挂锁生意。几经周折,在看准市场行情的同时,两年后,张仲义自己创办了浦江汉义锁厂。由于管理有方、经营得当,原先小打小闹只有10多人的家庭小作坊,如今已发展成为工人上百人、挂锁产品全部出口并远销埃及、叙利亚等中东地区的多个国家。在近年国际经济形势动荡起伏且价格普遍下跌的情况下,锁厂去年的年产值仍然突破了2000万元,生意做得如日中天。
瓜蕉创新领导授奖
生在农家、长在农村的张仲义对家乡有着一种连他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恋土情结。每每返乡回家,看到村口因生态保护而导致松鼠、野猪等危害猖獗,而无法耕种的大片抛荒田,他惋惜的同时也把这事记在了心上。
一次,张仲义陪客户前往白石湾风景区游玩,途中,碰到一位老农手中拎着一大串野生奇果,他眼睛一亮:这种野果,小时候也吃过,听老一辈讲是很补身子的。好奇的他立即掏钱买下,并拿到县农业局求证,原来这种野果学名叫三叶木通,据《本草纲目》记载:其具有消炎抗菌、疏经导气、通便利尿之功效。目前尚无人工种植,有较高的栽培和发展价值。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面积种植,种源那里找?张仲义就天天起早贪黑,自己带了工具跑到深山老林里寻找三叶木通的树种,并将村口荒弃的山湾田,全部承租下来,用于移植、栽培、驯化。
经过近两年的采集,村口那片100多亩的“抛荒田”终于全部种上了三叶木通的野生果,因为该果实形似瓜、貌像蕉,故取名为瓜蕉。2011年起,经人工驯化的瓜蕉开始陆续挂果、投产、上市。物以稀为贵,当时,瓜蕉每公斤的零售价高达200多元,仍供不应求。他的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广阔的致富前景,还荣获了由浙江广播电影电视局和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浙江农民创富大赛创新项目类“金点子奖”,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通过浙江农民信箱平台向张仲义发来贺信,勉励他:带动更多的农民兄弟创业创富。
在杭举行的颁奖大会上,省委常委、副省长、宣传部长葛慧君亲手为张仲义颁发了第三届浙江农民创富大赛创新项目类“金点子奖”的大红证书。
木耳创富金华第一
历经商海、见多识广的张仲义在初尝“田”滋味后认为:现在的农业既不是爷爷时代千篇一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耕作;也不是爸爸年代按部就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集体生产,而是要发展优质、高效、特色持续可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这才大有可为。
张仲义的丈母娘家是“中国黑木耳之乡”龙泉市,黑木耳生产面积达1.5万亩,年产干木耳上万吨,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上百个销售窗口,并出口远销欧美、东南亚。
他的老家是被称为“中国巨峰葡萄之乡”“中国桃形李之乡”和“中国香榧之乡”的浦江,全县水果栽培面积为9.6万亩,其中葡萄有5.1万亩,全县基本形成了盆地葡萄、北山脚桃形李、南山脚蜜梨为主的水果产业大布局。
龙泉与浦江,木耳与水果。这在常人眼里是毫不相干的两回事,但在慧眼识珠的张仲义眼中,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浦江每年从果树上修剪下来的枝条是令人头痛的田间废弃物,但果枝粉碎后是人工栽培黑木耳不可多得的最佳原材料。两者优势互补、节约省本,为什么不结合起来一起做?
看准机遇的张仲义说干就干。2011年春,他跨乡镇到西部山区的杭坪镇承包了200余亩土地,并聘请了妻子家叔叔、婶婶等一帮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亲戚前来帮其整地、搭架、装棒、发菌。经过多方筹备,当年年底,80万袋黑木耳菌棒终于在浦江安家落户并生根发芽。这不仅填补了浦江县种植黑木耳的空白,还成了金华市最大的黑木耳种植基地。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善思考、肯钻研的张仲义又根据黑木耳的生长周期和规律,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稻—耳—鱼”轮作实现亩产超5万的新模式。即在收割后的单季稻田中摆放黑木耳菌棒,一个月后,新鲜的黑木耳即可采摘上市,并一直延续到次年5月采收完毕,接着,将袋装黑木耳菌棒的废料作为有机肥还田,并移栽单季稻,成活后放水寄养生长周期短、杂食性广的田鱼,等到天高气爽的金秋季节,单季稻的成熟期,田鱼亦可起网上市,刚闲置的稻田又即可摆上来年的黑木耳菌棒。养鱼的稻田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该基地生产的稻米和养殖的田鱼,价格坚挺,投放市场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