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辽宁阜新:葡萄园里话丰年

   日期:2016-02-24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74    评论:0    

  今年春节,对于辽宁阜新清河门区乌龙坝镇细河堡村葡萄种植户邱凤义来说,又是一个好的开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邱凤义的电话订单、网络订单就没断过,“除本地订单外,还有沈阳、锦州和内蒙古的……”邱凤义欣喜地说。

  说话间,邱凤义又接到市内某超市50箱葡萄的订货电话。于是,他又忙着将葡萄分级、过秤、装车……“现在,葡萄销路好,主要是借了保鲜库的光。别看咱这儿的保鲜库不起眼,经它储藏的葡萄,反季销售赚了大钱,现在已经变成了咱的致富‘储备库’了”。

  “大过年的也不休息?”在记者的询问下,邱凤义幸福之情洋溢在脸上:“只要有顾客要葡萄,我们就不能休息,除夕也是在这儿和葡萄一起过,天天都得干活儿。”今年69岁的邱凤义发展葡萄产业纯属偶然。1997年春,邱凤义到北镇的亲戚家串门,发现那里几乎家家都种植葡萄,并且通过发展葡萄产业致富。于是,邱凤义动了种植葡萄的心思。回家后,他和老伴一商量,在自家田里建起5亩葡萄园。由于管理精心,当年秋季,5亩葡萄收入近1万元。到1999年时,他家的葡萄园已有10亩,年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看他赚了钱,全村先后有近100户农民也跟着栽种了葡萄,其中,栽种5亩以上的农户就有20多户。

  进入2000年,阜新地区种植葡萄农户增多,加之外地葡萄闯入阜新市场,葡萄价位一直不高,一些农户退出了葡萄种植业。为了打开销售渠道,邱凤义到贵州、北京和广东等地考察市场,并与那里的经纪人建立了联系。2001年,他通过与外地客商联系,一次就销售葡萄4万公斤,解决了葡萄滞销的问题。

  尽管销路拓宽了,可由于葡萄上市时间集中,价位还是高不了多少。

  经过盘算,邱凤义在学习外地经验基础上,投资建了两座葡萄保鲜库,可贮存葡萄5万公斤。有了保鲜库,他可以根据市场供需变化,选定葡萄的上市时间,每年可增收4万元以上。

  2005年,邱凤义瞅准商机,开始实施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他把葡萄穗套上袋子,这样不仅可以防尘、防虫,还能减少农药残留,符合消费者绿色健康饮食的需求。在自家葡萄园尝试新技术成功后,邱凤义又把这项技术传授给其他葡萄种植户。

  “来,尝尝。”邱凤义顺手将一串“红提”葡萄送到我们手上。我们正琢磨着把它弄干净,邱凤义连声说:“放心吃,放心吃,这些葡萄,黄豆那么大时就罩了纸袋,没打农药。”葡萄品质提高了,邱凤义又开始策划品牌战略,把本村所有经过他销售的葡萄都贴上“古堡凤”鲜葡萄商标,通过品牌战略进一步扩大细河堡村葡萄影响力。几年来,细河堡村建立了以邱凤义为主的葡萄经纪人队伍,年销售葡萄达百万公斤,每年为农户带来200多万元的收益。

  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丰收的喜悦,采访中的邱凤义一直面带微笑,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日子让他们一家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做好了扩大特色农业发展规模的准备。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