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玉皇庙镇史家庄村西红柿种植基地看到一片忙碌的景象。在一个个蔬菜大棚里,一些村民戴着手套,拿着剪刀,不断地采摘新鲜西红柿。另一些村民则将装满西红柿的竹筐抬上棚边运往北京的运输车上,当天下午到达北京蔬菜批发市场,晚上玉皇庙的新鲜西红柿即可摆在首都市民的餐桌上。
“万元不算富,十万元才刚起步”
一辆运输车装满蔬菜鸣笛而去,另一辆又驶进大棚边。“像这种棚边交易市场,全村共有3个。只西红柿一天就能交易3万多斤,按市场价每斤3元计算的话,一天就能交易9万多块钱,全村一个月就能交易蔬菜1000多万元。”村支书史传功给记者算了一笔蔬菜流通交易账。在一个种植西红柿的大棚里,村民史传玉见到记者,停下手中的活,站起来,伸直腰,擦了擦脸上的汗,咧开嘴唇憨厚地和记者开起了玩笑,“在我们村万元不算富,十万元才刚起步。”史传玉说他家种了四个大棚蔬菜,全部种植西红柿,平时就两口子打理,忙时就雇几个工人,一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
据悉,史家庄全村共有159户,发展蔬菜大棚400余栋,棚内主要种植西红柿、芹菜、彩椒等蔬菜,由于今年西红柿价格较高,刚采摘的西红柿就被客商抢售一空,只西红柿一项就为全村菜农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入。
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安全检测
玉皇庙蔬菜俏销得益于该镇建立的蔬菜从种到销的全程监控监测安全保障体系,实行“凡出必检”、“凡卖必验”,保证卖出的蔬菜都是放心菜、安全菜。“玉皇庙人种菜可不是粗放式的,一棵菜从地里端到餐桌,要经过很多玉皇庙人的‘眼睛’。”该镇农业办公室主任张宗敏向记者诉说着一棵菜从地里走到餐桌的“艰难历程”。“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镇检测中心会对蔬菜进行不定期抽检,各蔬菜种植村还把无公害蔬菜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了村规民约,以‘小法’治菜,实行‘五户联保、责任追溯’制度,菜农之间相互监督,并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一旦发现有不合格蔬菜,会被全部销毁。”
近年来,玉皇庙镇不断发展特色农业,探索“南果北种”、“北菜南输”的路子,不断打响玉皇庙农业品牌,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打造济南市农副产品安全保障的供应区和示范区,争当全县“三个基地”建设的试验区和主战场,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质蔬菜的同时,也为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