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东盘山路向前走,记者在山顶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蓄水池,这个蓄水池就是历城区高而办事处高家庄村民饮用和灌溉果树的主要水源。过去,这个村子的村民要去山顶的东盘泉挑水吃,随着近几年“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村民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并且种植的果树也得到有效灌溉,坚果增产,村民收入成倍增长。
记者采访时获悉,自我市开展“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以来,共建设3179处小塘坝、小水池等水利工程,新增蓄水量306.95万立方米,今年,“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再次被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再原有基础上继续修建“五小水利”工程500处。
充足水源让村民收入翻了几十倍
记者在长清区孝里镇采访时了解到,在修建“五小水利”之前,村民饮用水主要来自水井,由于常年使用,水井的水量每小时只有10立方米左右,仅仅只能保证基本的人畜用水。而在历城高而办事处高家庄村,村民们要去位于山顶的东盘泉挑水,直到去年管道铺设成功后,才饮用上了自来水。高家庄村的蓄水池建在东盘山的山顶,蓄水池通过上下管道分别运送到村民家里和田间地头。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缺水的村子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有收入来源。长清区孝里镇水利站站长冯士国告诉记者,孝里镇一共有57个村,1万户5万余人,这里曾一度缺水,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尤其是马岭、南黄等山区,地下水缺乏,灌溉条件差,村民的收入一直提不上来。
像这样的情况在我市山丘区不在少数,“在平原地区,农民主要靠种植小麦和玉米获取收入,在山区,主要是种植小米和核桃。”冯士国说,孝里镇一共修建了50处“五小水利”工程,在马岭管理区和胡岭管理区,记者看到,在靠近果树林的地方有一些大小在30立方米至50立方米的蓄水池,通过“小管出流”灌溉果林。在修建“五小水利”工程之前,这些村子灌溉主要是“靠天吃饭”,如遇上干旱年份,村民收成无几。
全市新增蓄水量300余万立方米
自2011年起,我市开展小水池、小水窖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并与财政局联合下发了《济南市“五小水利”及河塘整治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审报要求、建设管理及市级补助标准,鼓励受益群众投资投劳,积极开展“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市水利局农水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建设小水池954座、小水窖1535座、水泵站287处、小水渠294处、小塘坝36座、坑塘73座,共计3179处,总投资达到2.1719亿元,其中市财政补助资金1.2918亿元。项目建成后,新增蓄水量306.95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26.08万亩,切实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深受项目区群众欢迎。
今年,“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再次被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建设小水池156座、小水窖193座、小泵站77座、小水渠91处、小塘坝7座、坑塘17座,共计541处,计划总投资4032万元,其中市财政补助资金3136万元。
今年实现县级水质检测全覆盖
去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总投资2.1亿元,解决和提升章丘、平阴、历城、长清、济阳、商河6个县(市)区40.91万农村居民和7.5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我市将投资3200万元,建设4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包括消毒设施改造工程:三龙水厂、西李水厂、赵庄水厂、新李水厂、国庄水厂、万德水厂7处规模化水厂进行消毒及信息化改造提升,24处已建连片、120个单村工程消毒设施改造;平安后王水厂完善提升工程;水质化验中心建设;重点做好贫困村农村饮水村内工程建设,市级投资70%,区级配套30%。
据了解,在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基础上,我市还加快省级67个扶贫村通水工程建设,现已完成通水任务,今年将积极推进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而历城、平阴的2处水质检测中心已于去年底投入运行,长清区的水质检测中心今年完工,届时将充分发挥县级水质检测中心的作用,提高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实现全市全市6个县(市)区水质检测全覆盖。
除此之外,我市今年还将启动实施“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计划今年完成20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提升任务。大力推行“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模式,按照《农村公共供水维修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积极落实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