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就业”,无锡情况如何?记者近日走访了惠山区阳山镇、锡山区羊尖镇南村村,发现由于节水,种田节本增效效果明显,亩均效益比2010年分别增加约30%、10%。市水利局人士21日表示,无锡市这几年大力推进微喷灌、衬砌式防渗渠等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已覆盖了约有70%的农田110余万亩,节水灌溉设施的推广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就业质量,并推动土地流转,使农业更快向高质、高效、高产方向发展。
尽管水乡水资源足,水利设施的不到位却会影响农作物生产。走进阳山镇桃园,能见到树根旁有一条条细细的黑色软管。桃农沈建一介绍,桃树挂果的几个月内要上水四五次,水分不足,桃子就个头小、口感不好。以前遇上春夏干旱天气,通过水泵把水从河里引到沟渠再引至田里的方式不能保证让所有桃树及时喝足水,往往要请人拿着软管浇,费力费时也费钱。现在有了微喷灌,一开电源水就能从树根处的软管出口处均匀喷出,一个人就能为20亩桃田浇水。
该镇农技站负责人俞美珠介绍,镇里2万余亩桃田已有90%装上了节水灌溉设施,由于浇水到位,水蜜品质得到保证,农民收益也增加了。去年该镇桃园亩均效益已达1万元。节水改造推动了桃树规模化种植,像太湖阳山公司2000亩桃园仅浇水费用一年就可节省二三十万元,该镇规模化种桃面积已约达60%,农业生产效率大大增强。
水蜜桃等经济价值高的农业行业节水效果不错,种水稻、蔬菜等传统品种的农民是否也能得利?锡山区羊尖镇南村村农口条线负责人孙庆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该村有1000多亩水稻田和1000多亩蔬菜田,水稻品种不同,像早稻“常优”搁田后一般在6月10日左右就要打水,晚一些的“武育粳”则要晚五六天打水。以前村里统一为水稻田打水,农户经常为谁早谁晚闹矛盾。蔬菜田种的品种更多,这样的矛盾也不少。这两年他们给水稻田安装了衬砌式防渗渠,对每个田块改造安装了200多只出水闭门、窨井,蔬菜田里装上了喷滴灌设施,不仅节约了用水,还节约了管水员人工费和水电费。他初步算了下,去年该村水稻、蔬菜亩均效益分别较2010年增加了150元、75元。